. . . .
和创新
第六课 生动的泥板人物
——站立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泥板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运用以泥板造型为主要表现方式来塑造站立的人,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增强学生陶艺技法的综合表现力。 教学重点:用泥板塑造站立的人物整体动态。
教学难点:陶艺技法的综合运用来表现生动的泥板人物。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学生:陶艺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
生动的泥板人物——站立的人 2、 方法探究:
(1)身体——泥板做任意卷筒造型。
身体的稳定
人物动态变化(示范、讨论、欣赏、实践) (2)头部——捏塑
学习.资料
. . . .
夸张地表现五官和表情变化
(3)人物整体装饰——挖、压、刻、卷、粘连等技法恰当运用 3、 启发创作:
用泥板形式表现一个生动的站立人物。
注意:陶艺技法的恰当运用。 4、 展示评价:
“立得稳”、“动态美”、“表情丰富”、“装饰漂亮” 5、 小结拓展:
用泥板形式还可以做动态更丰富、更生动的人物。
学习.资料
. . . .
第七课 童年的游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回忆、体验、对比不同时期的一些童年的游戏,追寻童年的快乐。
技能目标:用陶泥来塑造游戏时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表现游戏场景。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表现,让孩子们在记忆中珍藏这些宝贵的童年游戏、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回忆、体验、对比童年的游戏。 教学难点:用陶泥表现生动的游戏场景。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作品、课件
学生:陶泥、陶艺制作工具、辅助材料等 一、玩泥巴、忆童年:
1、用泥巴捏制一个小人、简单表现人物动态。
2、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评,学生说说玩泥巴的心得。 3、教师引导:
玩泥巴,也是过去的孩子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泥巴随地可取,捏、压、刻、团、搓、切随心所欲,一件件生动可爱的小玩意就这样产生了,这是多么快乐的游戏呀。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玩具,以前的孩子们也拥有很多简单、有趣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去大饱眼福吧!
学习.资料
. . . .
出示主题:童年的游戏 二、游戏体验:
1、出示一些游戏的小道具,让孩子们选择来试一试、玩一玩,说说心得。 2、展现一些小游戏的图片:
滚铁环、丢沙包、拍烟盒、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吹肥皂泡、丢手绢、折纸飞机、画丁老头、抓石子等
边欣赏边交流:游戏的玩法、人物的动态、表情。 3、学生交流喜欢其中的什么游戏,想象游戏的快乐。 三、造型表现:
1、用玩泥巴的游戏记录下这些有趣的场面。教师示范:
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强化动态、重点表现人物表情、游戏场景的设计。 2、探讨表现:动态强化——四肢、身体的变化 人物表情——各种神情下五官的不同
场景设计——人物的组合、综合材料的合理运用 3、学生自由创作(单独表现或与人合作皆可),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展示:
1、学生流动欣赏各作品。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场景进行评价,针对上述三条表现要求做评价、作者可补充说明,教师对造型表现做适当点评。 五、对比拓展:
说说现在孩子们流行的游戏,与过去的游戏对比,有何异同? 小结:不同的童年玩不同的游戏、不同的游戏都能给童年带来快乐。
学习.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