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写“早、太、阳、个、出”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感受到海边早晨美丽的景象,激发学生观察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在课件优美的画面和轻柔的音乐声中师描述:清晨的海边浪花轻轻拍打着沙滩,一棵高高的椰树静静地站在海岸边,渐渐地,在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亮光。那是每天最早起床的太阳公公为我们带来的日出。小朋友们,你们想看看日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读读课文吧! 2.板书课题:日出。读题。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这些生字娃娃走遍了晨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你们看看,它们藏在了课文的什么地方?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
游戏:登山看日出。(课件演示:教师自下而上点击,屏幕逐个出现生字,学生认读,比比哪组先到山顶。)
3.生字娃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再读读课文,把它们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展开想象,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早晨...踢着蓝被子)
1.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一节,看看你能想到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中朗读课文,学生闭眼想象。)
2.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早晨的太阳是什么?他在干什么?
1 / 25
3.句子赏析“太阳是一个娃娃...”
(1)...是...的句型,学习拟人手法,让物体生动起来。
(2)体会“踢”的动词,表现出太阳早起时的调皮;
(3)师生配合扮演激发学生想象,丰富学生语言。 4.你能把你想到的和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吗?
(指名读,评。男女生赛读。) 三、学习生字并组词 1. 认识笔画,笔顺;
2.识字卡片,游戏认读; 3.书写指导;
四、作业 1.写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 25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识字游戏
二、赏析课文
(一)回顾第一节,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很久很久...露出...脸儿) 1.师朗读,学生想象。
圈出重点词语:时间词语“很久很久”、“露出”、“圆圆胖胖”,学会用并体会意思。 2.赏析“露出”的拟人用法。 说句子练习“......出来了,露出......”
3.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
课件演示,师配乐描述:早晨的太阳出现在远处的海平面上,慢慢地,
慢慢地露出了红红的脸蛋,一切都亮起来了。
喜欢这里的景色吗?那赶快把第二小节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反馈交流,教师指导朗读。
很久很久,才慢慢慢慢地露出一个圆圆胖胖的脸儿。你能用朗读让我们看到这美丽的太阳吗?
(3)跟着教师的引读,配乐朗读全文。 三、赛读课文,引导背诵 1. 分行朗读
2. 小组读
3. 男生女生读 4. 齐读 5. 其背诵 四、课后拓展
中午的太阳? 晚上的太阳?
3 / 25
2.《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写“天、月、三、开、石”五个生字。
2. 理解儿歌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学会欣赏儿童诗的意境。 4. 会用“......像......”说话。 教学重点:
1.学会写“天、月、三、开、石”五个生字。
2.理解诗歌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学会欣赏儿童诗的意境。会用“......像......”说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看到过月亮吗?什么时候会看到月亮?他住在哪里?你们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呢?什么时候是弯弯的,什么时候是圆圆的?(每个月的十五那天月亮是圆圆的,尤其是中秋节那天,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了,像白玉盘一样,其他时间的月亮有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有的......月亮每天都在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 二、初步欣赏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1. 第一遍倾听后,提问:
诗歌里都有谁?(出示:月亮、鱼儿、玉盘的卡片) 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他像什么?
他的好伙伴,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
2. 教师范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带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 / 25
(2)自主识字,先画出生字,再把难度的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记住生字。 (3)认读生字,并组词。“天上、月亮、三片、开心、岩石”。
(4)让学生用生字口头组词。(你能给“天、月、三、开、石”找几个朋友吗?)
(5)教师采用不同形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
A. 词语卡片游戏。 B.找朋友。 C.摘苹果
(6)出示方格里的生字,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个新朋友,应记住它)
学写生字。
5 / 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