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走近陶行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4:15:0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一本厚实的教科书。全书由十二个专题组成,分别是陶行知的教育人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乡村教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动主义教育;教人做主人;做整个的校长}第一流的教育家。

从教第26年来,我习惯于忙碌而琐碎的工作,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会考、高考,我陪伴着学生不断“赶考”,学生是考试的机器,而我是一个个量化指标的执行者。细细想来,竟想不起这26年的教学工作让我难忘和骄傲之事。最近七年在北师大读博与一些学者、专家或者名师在一起,受到博士导师的熏陶,我开始反思:我总在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老师都忙着赶路,而人生是不应该赶的,人生中沿途的风景和经历远比结果有意义。直到重读陶行知,才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对教育的本质有着相似的看法,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应该培养和谐的、善良的、具有尊重热爱生命、悲天悯人普世情怀、求真求美的人。综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我认为其最核心的观点便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不为功名,不为利禄,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和谐健全完善的人。所以教育不等于传授知识。爱因斯坦说“教育是忘掉学校所学后剩下的东西。”孔子弟子三千,而他独对

颜回评价最高,因为颜回是他一生教育理想的成功实践——一个真正的仁者。

想起我的学生,很多年后,他们大学毕业回来看我。问他们老师在高中三年教给他们的知识,他们大多忘了,他们记得的是什么?他们记得高二那年班里有位家境贫困的同学生重病,我带领他们为同学捐款;他们记得他们几个在大雪夜翻墙出去上网,我半夜找到他们的场景,当时我又气又急,开口却只说了句“赶紧回去睡觉”。他们感受到的是老师的宽容与关切。后来想想,我传递给学生的是什么——是做人的善良与宽容。生活即教育,我们不必刻意说教,有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在传达着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两大教育理念给了我启示。其一是“生活即教育”。这不不等于要学生直接走向社会,而是要让教育者把视野打开,校里校外,课堂内外、,到处是教育的契机。这不禁让我记得09年我带高一新生参加二中学校运动会,由于腼腆和不敢为人先,我们班六十五位学生竟放弃了所有的中长跑项目,我得知这一情况时运动会开赛在即,一切无法挽回。我跟同学们说“体育最大的魅力是竞技与拼搏,而你们恰恰放弃了这最精彩的部分,这个结果是大家选的,所以你们要承担起这个结果。”刚开始大家还不以为然,但当运动会最高潮的中长跑项目开始,广播里激动人心的音乐与全校师生的呼喊加油声汇成一片时,面对运动员矫健的身姿、我们班一片黯然。没有呼喊没有雀跃,因为连加油的对象都没有。我想那一刻他们已经体会到放弃有时就是永远不再拥

有。那次我的学生没有机会体会体育的拼搏与激情,但下次他们会更加慎重地对待放弃。生活中的挫折有时更让人难忘。生活即教育,我们大可不必把学习和生活割裂,作为人,迟早要接受生活的历练,那么不如从当下开始。我们的事业是培养人的事业,如此崇高的目标不能被猥琐地替代成一切为了分数。那么从何处改变呢?这就是我要讲的如何转变学困生:

一、和谐教育转变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教育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要使学生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要使一个在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够胜任而偏偏在他来说不能胜任的学生,不要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学生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

如何培养学困生,陶行知先生给我的第二个理念是“社会即学校”。生命的内涵不尚空谈,应有具体的生活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引导学生懂得惜福感恩、自食其力、回报社会。例如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可以收获与人为善的快乐;凭自己的力量去找份零工,即能体验自食其力的艰辛与满足;参加各类社会调查,能更清晰的认识我们的社会,不对人性抱过多的幻想亦不会消极沉沦。这些体验,是我们课堂上、书本无法得到的,但教育正因为有了这些生命的体验才有力量。我们老师教给了

学生很多知识,但是学生没有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从明代的大思想家王阳明到陶行知再到毛泽东、邓小平,他们都非常推崇一个观点:实践出真知,即所谓 “知行合一”。陶行知先生几次改名,最后以“行知”自命,可见他对“行”,即实践的重视。所以学校教育要面向社会,当老师、家长、、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以后,我感觉有必要为孩子在生命与知识的体验之间搭一座桥梁。

二、学会赏识学生

我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翻阅教学专业书,我才知道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

搜索更多关于: 走近陶行知 的文档
走近陶行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sjn88pa2o7f1wl0kik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