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孔乙己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小说选用“我”作为叙述角色串组材料,将人物一生典型片段连起来的结构。 2.了解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中,认识中国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
二、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描写,精巧布局表现人物悲剧。
难点:1、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理解小说主题。
2、作品含蓄(夹杂方言、古句),不易理解。
三、资料链接: 1、作者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 2、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然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正如鲁迅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用意:“单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从而“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3. 文体简介: 1、小说的特点: (1)什么叫小说?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3)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 第二:有较为完整、生动的情节。
第三: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人物、情节、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小说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 2、什么是描写?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3、描写的分类:
按描写对象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构成的单位分:有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按描写角度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4、人物描写的类别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四、自主学习:
1
(一)查字典,注音 。 附和( ) 不屑( )置辩 ..........荤( )菜 咸亨( )酒店 ..........羼( )水 拭( ) .......蘸( ) 阔绰( ) .......舀( )水 涨( )红 ........绽( )出 哄( )笑 ........间( )或 着( )了慌 .........打折( )腿 门槛( ) .........(二)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不屑置辩: 颓唐: 格局: 之乎者也: 君子固穷: 营生: (三)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小题
1. 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3、课文开头三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五、合作探究
1、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2、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亨酒店,然后让主人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3、为什么要写“我”在咸亨酒店里专干温酒的营生?换个问法即:这篇小说为何用第一人称“我”——小伙计的口吻来写?
4、①《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
②如何理解各种人的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5、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六、课堂反馈
(一)阅读课文第1—3节,回答问题
1、“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词语反映了什么?
2、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以及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怎样的人?
2
3、第2、3段字面上说的是“我”的职务,其实质勾勒出了怎样的社会风情?
4、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使人有什么感觉?
(二)阅读第4-8节,回答问题
5、“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说明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
6、小说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7、孔乙己说话为什么“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说说“总是”一词作用。别人给他取的这个绰号有何含义?
8、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怎样对待?他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这反映了他什么性格?为什么别人问他“当真认识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
9、孔乙己被酒客揭短后竭力争辩,为什么言语中夹些“难懂的话”?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3分)
10、第5节从全文顺序来看,属于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11、“我\为什么不让孔乙己把四个“茴”字写完? 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孔乙己的神态动作与“我”形成了对比,试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12、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
13、叶圣陶评价《孔乙己》一文时说:“小说中最妙的文字是‘孔己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最妙的文字”妙在何处.
14、体会“排”、“笼”“罩”等词语的精当。
15、仔细品味孔乙己出场时各种笑声,说出你的理解和感悟。
(三)阅读第10-12节,回答问题。
16、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17、“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句中的“才”如果删去,是否影响表达效果?说说你的理解。 18、“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体会这一句式和“竟”字的含义及作用。“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正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 19.“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与“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两个“仍然”分别表现出掌柜怎样的心理性格?请简要分析。
3
20、找出第11段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说说作用。 21.“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一句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体会 “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这一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表现人物的作用。
22.文中有的细节描写是前后呼应的,有的是贯穿全文的,这样安排细节有什么好处?请举一个例子谈谈你的看法。(2分)
23.文中孔乙己说话极少,作者借助神态描写来表达他难以言说的心理。请找出来,说说这样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24、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和第一次出场有什么不同?请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几方面加以比较,说说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25、“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26、结合全文概括孔乙己的性格,说说鲁迅对笔下的孔乙己感情是怎样的?
27、“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怎样理解?
28、分析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29、巧妙的对比是文章鲜明的写作特色,也是鲁迅先生喜爱用的一种方法,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五、合作探究
1、小说开头对咸亨酒店的介绍,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悲凉的社会气氛。咸亨酒店可以说是当时中国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
这样写,一是使人物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活动,故事情节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展开。这样,全文结构严密,情节集中;二是这样一个势利、冷酷、虚伪的社会环境,为我们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预示着人物悲剧的必然性,为既穿“长衫”又“站着”喝酒这一特殊身分的孔乙己的出场作了有力的铺垫。
4、①以笑贯穿全文。②小伙计的笑是解脱的笑。掌柜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
4、以一个小伙计“我”的角度审视观察周围世界,既方便叙述,减少叙述文字,又显得客观、真实、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