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1)有人说在书中能找到“安史之乱”的内容,对吗?(1)为什么?(2)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书作者并称为“两司马”的另一位史学家是谁。(1)其著有哪部史学巨著?(1)
28.科举制度自创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唐太宗时,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成阳之郊??”请回答:
(1)我国科举制度是在哪一朝代形成的?(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
(2)结合材料一,说说科举制度对唐朝的统治有什么作用。(2)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的科举考试和明朝八股取士在考试内容上有什么重大变化。(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
(4)结合材料二,分析明朝八股取士与秦朝焚书坑儒的相同之处是什么。(2)
29.某校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大清帝国进行了探究学习,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请你参与探究活动。(9) 【板块一 满洲崛起篇】 材料一 《努尔哈赤》图 (略)
(1)写出努尔哈赤为女真族的发展和壮大做出的主要贡献。(2分)(至少写出两项)
5
(2)女真族改族名为满洲发生在谁统治时期?大清国号开始使用是在哪一年?(2分)
【板块二 强化君权篇】
材料二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 故宫养心殿雍正皇帝亲题对联 材料三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材料四 清朝统治者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党派之争与宦官专权。清初统治者规定各府县不得结社,并强调士人的一切舆论“应以朝廷之赏罚为是非”,“人臣尤当以君心之好恶为好恶”。
(3)结合材料二、三,说说雍正帝是怎样实现“一人治天下”的。(2)
(4)为实现士人的一切舆论“应以朝廷之赏罚为是非”,清朝统治者对知识分子采取了什么措施?(2)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
30.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做出了哪些努力?(2分)
(2)材料二中“贵国”何时侵占了台湾?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大陆与台湾最早的联系是在什么时期?(2分)
(3)材料三中“罗刹”指当时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2分)
(4)上述材料涉及的三位历史事件有何共同特征?(2分)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