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2.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未若/柳絮/因风起 D.君与家君/期日中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云霄 感慨 难堪 诅咒 B.搓捻 啄食 畅销 依恋 C.渊博 激荡 自卑 抵达 D.淋漓 淀开 奥秘 惨淡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咏雪》写的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谢太傅”的女儿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D.《散文诗二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5.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实践 动机 极端 拈轻怕重 B.泠清 溜达 慷慨 精益求精 C.呼啸 水渠 琢磨 刨跟问底 D.滚烫 流趟 恍惚 沉默寡言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曰:“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2分)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五湾《次北固山下》)(2分) (3)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2分) (4)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 。” (2分)
(5)《观书有感》中阐明哲理的句子 ,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2)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
8.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友情,讲究朋友之谊。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新学期、新同学、新气象,同学们来自不同学校,大家汇聚一堂。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增进了解,尽快地融入集体中,七年级(6)班决定举办一次“珍惜缘分,珍爱友情”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请你给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语。
(2)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一个十分重视朋友的人,他有许多送别朋友的诗歌,请根据提示填空。 朋友是你排遣忧愁、倾诉心声的对象,你把他们看得很重。“桃花潭水深千尺, ”,这是你对汪伦真挚的情感流露;“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你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我寄愁心与明月, ”,这是你为王昌龄远离的无限伤感。
(3)古今中外不仅有众多写朋友的诗词、名言,还有一些动人的交友小故事,请你按要求写出一个。 故事名称: 故事内容:
(4)同学们都制作了优美精致的友情卡,请在上面写几句送给自己的朋友,愿这份如诗、如画、如歌般的友情陪伴你们一起走过漫漫人生路。 五、文言文阅读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7)本文选自_________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 8)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 )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 (3)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 ) (4)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 ) 9)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11)1988年诺贝尔奖获奖者在巴黎共同宣言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儿重新寻找智慧。”这说明儒家的根本智慧和核心价值并没有过时,她正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作用。请从上文任选一则谈谈你的理解感悟。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及意义。 (1)静以修身。 .(2)淫慢则不能励精 ..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文中常被人们引用作“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了本文后,请谈一谈你有了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11.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完成下题。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这是孔繁森同志用以自勉的座右铭,也是我们窥知他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
孔繁森同志两次进藏,担任重要职务,发挥的作用可谓大矣:对党的事业而言,他踏艰履险,开拓跋涉,有开创局面之功;对当地百姓来说,他勤政爱民,播撒温暖,有造福一方之绩。于国于民,他贡献很大。恰是这样一个品德高尚、政绩优秀、贡献突出的领导干部,却宁愿去当一抔铺路的泥土。 孔繁森同志的难能可贵在于,他明明是一颗耀眼的珍珠,却从不以珍珠自诩。在西藏的偏远贫困地区,当领导干部,责任重大,工作艰苦。他舍去一家老小,克服种种个人困难,愉快地接受党的安排。在他看来,越是边远贫困的地方,越需要去拼搏、奋斗、付出,否则就有愧于党和人民。他的奋斗确实如泥土一般的朴素平凡,然而正是这朴素平凡的泥土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大道。
孔繁森同志的言行,不禁使我们想到:有些人能力平平,贡献平平,却总是掂斤拨两,伸手要官要权,安排稍不遂心,就抱怨被埋没;有些人不思进取,懒得多做工作,却总是挑肥拣瘦;有些人小有成绩就翘尾巴,要名誉,要地位,要待遇。有句古诗说得好:“山鸡照绿水,自爱一何愚。”有的人不是珍珠,却偏要自诩为珍珠,要求别人以珍珠视之。而孔繁森同志甘当铺路泥土,不慕名利地位,人民却把他视为弥足宝贵的珍珠。他高洁的品行长久地镌刻在人民的心碑上,重于泰山,珍如瑰宝。 1)选出作为概括孔繁森同志功绩的关键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 A.两次进藏,担任重要职务,发挥的作用可谓大矣。 B.于国于民,他贡献很大。
C.是这样一个品德高尚、政绩优秀、贡献突出的领导干部。 D.有开创局面之功,有造福一方之绩。 2)孔繁森同志两次进藏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3)最后一段开头说“孔繁森同志的言行,不禁使我们想到”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4)最后一段把有些人与孔繁森同志进行对比,目的是什么?
5)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12.阅读理解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1)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2)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3)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4)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5)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七、作文
13.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见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D 4.C 5.A
二、名句名篇默写
6.(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4)、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诗歌鉴赏
7.1)“明月”除了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
2)示例一: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示例二: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它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