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数学 2.3.1等比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21:07: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3.1 等比数列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体会等比数列是用来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 利用等比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等比数列“等比”的特点.可以通过与等差数列进行类比来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情境1:某种细胞,如果每个细胞每分钟分裂为2个,那么每过1分钟,1个细胞分裂的个数依次为

1,2,4,8,16,LL

情境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思为:一尺长的木棒,每日取其一半,永远也取不完.如果将“一尺之棰”视为1份,那么每日剩下的部分依次为

1111,,,,LL 24816情境3:某轿车的售价约为36万元,年折旧率约为10﹪(就是说这辆车每年减少它的价值的10﹪),那么该车从购买当年算起,逐年的价值依次为 36,36?0.9,36?0.9,36?0.9,LL

问题:与等差数列相比,上面这些数列有什么特点? 二、学生活动 通过观察,发现:

1.上述数列的共同特征,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而等差数列的特征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

2.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发现任何一项都可以找出来.

23 1

通过讨论,得到这些问题共同的特点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三、建构教学

1. 归纳总结,形成等比数列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2. 符号记法,若数列?an?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则

an?q(n?2). an?1问题1: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如果是,公比是多少? (1)1,1,1,1,1; (2)0,1,2,4,8; (3)1,?1111 ,,?,; (4)x,x2,x3,x4.

24816问题2: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那么它的项和公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问题3:当等比数列的公比为负数的时候,数列每一项有什么样的特征? (学生讨论回答)

答 问题1中(1)、(3)是等比数列,公比分别是1和?等于0的时候是,等于0的时候不是.

问题2中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能为0,公比也不能等于0. 问题3中项是呈正负交替出现,形成摇摆数列. 3. 等比中项的概念.

2若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a和b的等比中项,且G?ab,G??ab.

1;(2)不是;(4)当x不2注: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项,等比中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四、数学运用 1. 例题.

例2 (1)在等比数列?an?中,是否有an?an?1an?1(n?2)?

2(2)如果数列?an?中,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都有an?an?1an?1,那

2么?an?一定成等比数列吗?

引导学生利用课本P36例3的证明过程对等比数列进行讨论,只是要提醒学生等比数列

2

每一项均不为0.所以(2)不一定成立,只有在每一项均不为0的时候才成立.

总结判定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的两个方法:定义法和等比中项法. 例3 已知等比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比为q.

(1) 新数列an,an?1,an?2,?,a2,a1也是等比数列吗?如果是,公比是多少? (2) 依次取出数列?an?所有的奇数项,组成一个新数列,这个数列还是等 比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和公比是多少?

(3) 数列?can??c?0?是等比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和公比是多少? 引导学生讨论,按照等比数列的定义,利用

an?q(n?2)判断.归纳总结一般性的结论:an?1如果取出的项下标成等差数列,按照原来的顺序排列形成的新数列依然是等比数列,公比是q(d为下标成等差数列时的公差)

2. 练习.

(1) 已知下列数列是等比数列,请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①( ),3,27; ②3,( ),5; ③1,( ),( ),

d81. 8(2)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a,b,c成等比,c为斜边,则sinA?___________. (3) 已知数列?an?满足:lgan?3n?5,试用定义证明?an?是等比数列. 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1. 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形成与等差数列的一个对比; 2. 对于等比数列的每一项均不为0要进行讨论; 3. 证明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要用定义法证明,即六、课外作业

课本练习P51第1,2,3,6题.

an?q?n?2?. an?1 3

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中数学 2.3.1等比数列的概念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tfv96df5362h6002tw881m9s40m5v00jt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