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8-2019学年语文《15份试卷合集》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4 12:10: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骨档案是中国古代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原始记录,也是档案形态演变中最早的一种。它主要产生于商代后期的占卜活动中,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档案。甲骨档案的文字多用铜刀或石刀,凿刻于坚硬的龟甲兽骨上,有少数甲骨档案使用毛笔书写。内容丰富的甲骨档案记载了商王朝的许多事迹,它反映了王令、臣仆、巡游、征战、犁田、天象、医药等各方面情况。这些档案被集中地保存在宗庙里,并被有意识地收集起来保存在库房中。

甲骨档案早在秦汉、隋唐时期就已经被发现过,但是人们却没有真正认识它。从传统的观点看,甲骨档案是由王懿荣1899年首先发现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王襄于1898年发现了甲骨档案。王襄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专家。20世纪50年代,他在《殷契征文》中明确指出:“世人知有殷契,自公元1898始。”他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和友人孟定生已认定甲骨上的文字是古代文字……“知为三古遗品”,于是就议定价格购买。但王襄与孟定生都很贫寒,仅购买了一部分,其余的甲骨全由王懿荣购买了。所以,按照此说

法,王懿荣是在王襄之后见到甲骨文的,而甲骨文是首先被王襄、孟定生发现和鉴定的。

甲骨文字为我国古代文字发展史和书法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随着对甲骨档案的研究,发现了甲骨书法这一墨苑奇葩,可以说,中国书法,严格来讲是由甲骨文开始的。

甲骨档案的发现,被史学界称为我国近代新史料的四大发现之一。甲骨档案是我国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历史档案。对殷墟甲骨档案的研究可归结出以下4点意义:(1)证实了中国最早国家----商王朝的存在。(2)从史书《殷本纪》的史料价值看,它证实并增强了《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代史记载的可信性。(3)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史学界的殷墟发掘。(4)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及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进。

总之,殷墟甲骨档案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珍品,更是我国历史档案中的瑰宝。对甲骨档案的研究从1899年学者的最初发现到现在,经历了3个时期:“草创时期”(1899----1928年)、“发展时期”(1928-1937年)、“深入研究时期”(1949年至今)。几代国内外优秀学者分途并进,使对甲骨文的研究成为一门独特

的学科,蔚然雄踞古文字研究的前列。如今,“甲骨学”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了一部博大而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摘编自《殷墟甲骨档案的历史价值评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骨档案是中国古代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原始记录,是最早的档案形态。 B.甲骨档案的文字多用铜刀或石刀凿刻于龟甲兽骨上,被集中地保存在宗庙和库房里。 C.《殷本纪》证实并增强了《史记》等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代史记载的可信性。 D.甲骨文研究从1899年以来,在几代国内外学者的努力下而居古文字研究的前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概况、发现、历史影响和研究意义等方面对甲骨档案进行了评述。 B.文章第2段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依次罗列了甲骨档案研究的4点意义,突出了它的中外文化交流的价值。 D.对于甲骨档案的价值,文章逐层分析,得出它是我国文化遗产珍品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王襄、孟定生、王懿荣等人的研究,甲骨档案的发现将要推迟。 B.对甲骨档案的研究,伴随发现了甲骨书法,而中国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的。 C.只有古代的商王朝真实地存在过,才可能留下记录商朝历史的甲骨档案。 D.虽然“甲骨学”渐成显学,但也只书写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的一部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读书是一种“遇见” 赵畅

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

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按优中选优、精中选精的原则,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

须知,读一本经典抵得上读几十本、上百本普通之书。而对于那些平庸的书籍,我们还是少读或者不读为妙。那样的“遇见”,只是重复,只会无端损耗你去选择读一本经典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太不值得。

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越好。 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

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开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来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

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他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他说他研究移民史,发现巴人曾迁到那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却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而解开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和佐证。 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

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

而一个会“串门儿”、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9日第24版,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写“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开门见山,对“遇见”进行简单阐释,使人明

了“遇见”的基本指向。

B.“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但选择怎样的“遇见”,主动权却在自己,例如苏东坡的读书选

择“但得其所欲求者尔”就是这样。

C.读书的“遇见”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读者要善于从无疑处读出疑问,对书中的观点要进行考

证,大胆否定,这才是最佳的“遇见

D.文章以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在生活中解答了读书中疑惑的事例,阐释了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

去是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的观点。

5.作者认为“读书是一种‘遇见’”,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认为应该如何“遇见”。(5分) 6.简析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目前,养老保险还是以省级统筹为主。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达到4万多亿元,但是省与省之间不平衡,有的省份养老金节余较多,有的省份已面临支付困难。全国统筹,有助于实现互助共济,均衡地区养老负担畸轻畸重、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对建立人工成本公平的企业竞争环境、形成顺畅流动的劳动力大市场,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基金,更需要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技术,这就需要多方面的协调推进。 (摘自人民日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如何加强》) 材料二

中国人口老年抚养比预测表

(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比,用以表明每一百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它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龄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 (摘自《中国产业》) 材料三

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于因为疾病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危机。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对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退休人员的养老功能基本上由单位和家庭承担。我国“入世”之后,企业不仅面对国内竞争,而且面对国际竞争,企业中的“小社会”功能一定要向社区转移。老年人口中的大多数已从过去的劳动岗位上退下来,活动范围在缩小,因此社区成为老年社会活动的基本领域。社区养老服务包括提供家务劳动、家庭医疗保健,还包括在社区兴办老年食堂、茶室、老年病防治站、法律咨询服务站以及各种老年文体设施等。面向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功能、多形式的系列服务,努力做到老年人的小事不出家门,难事不出居委会,有些大事也不出街道。

老龄产业,就是指由老年消费市场需求增长带动而形成的产业,它包括所有有关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生产、经营、服务等设施和经济活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尚未完全开发,企业经营者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攀升反应比较迟缓,政府部门对此也还没有相应的扶持引导政策。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8-2019学年语文《15份试卷合集》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tg8y104ph1lh1d7s0l19lpyv23wp8008n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