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河池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考前模拟卷(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验中没有应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的是( ) A.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 C.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可用于检测淀粉,也可用于细胞染色。 【详解】
馒头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在口腔内是否变化,可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检测,A正确。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的结构为胚乳,含有淀粉;可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检测,B正确。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直接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C错误。观察酵母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进行细胞染色,D正确。 【点睛】
理解淀粉遇碘变蓝色特性。
2.春夏是手足口病的多发季节。专家认为,经常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它用品以及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都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 C.讲究个人卫生 【答案】A 【解析】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题.
解答:解: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专家号召大家搞好个人饮食卫生,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正确选项为:A
点评:对于传染病的知识,是中考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要灵活掌握. 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显微镜视野很暗时,应当选用大光圈
B.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上先放标本再滴加清水
B.控制传染源 D.保护易感人群 B.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D.观察酵母菌
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
D.将位于视野中央的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此时视野中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是左下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当显微镜视野很暗时,可调大光圈进行调节,故A正确;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上先滴加清水再放标本,故B错误;膝跳反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弧结构,故C正确;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将位于视野中央的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此时视野中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是左下方。故D正确。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4.会养金鱼的人,常在缸内放一些水草,其目的是为了( ) A.增加美感 C.提供鱼饵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能量转化是指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里的化学能的过程。鱼缸内的水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正好给金鱼的呼吸利用,因此在鱼缸内方水草的目的是增加水中的氧气。 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5.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这两条血管分别是( ) A.肺静脉和肺动脉 C.主动脉和肺静脉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2)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房连的是静脉血管、心室连的是动脉血管,简称:“房连静、室连动”。 【详解】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
B.肺静脉和主动脉 D.下腔静脉和主动脉 B.增加水中的氧气 D.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
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可见,“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该血管是肺静脉;“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该血管是肺动脉。故A符合题意。 【点睛】
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6.在屈肘动作中起牵动作用的结构是
A.关节 B.皮肤 C.神经 D.骨骼肌 【答案】D
【解析】人体的运动是由骨骼肌受到刺激后产生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形成各种动作。 7.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萤火虫发光 B.雌蛾释放性外激素 C.敌害嗅到臭鼬的臭气逃走 D.蜜蜂的圆形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 【详解】
A.萤火虫是利用闪光(灯语)进行交流的。有一种萤火虫,雄虫之间为争夺伴侣,它们甚至能发出模仿雌虫的假信号,把别的雄虫引开,好独占雌虫。因此都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属于动物语言,A不符合题意。
B.雌蛾释放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属于动物语言,B不符合题意。
C.敌害嗅到臭鼬的臭气逃走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语言,C符合题意。
D.蜜蜂用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位置和方向,属于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属于动物的语言,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动物语言的概念。
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简图,以下食物链表达正确的是
A.植物→虫子→吃虫鸟→微生物 B.虫子→吃虫鸟→微生物 C.阳光→植物→虫子→吃虫鸟 D.植物→虫子→吃虫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微生物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A不正确;虫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不正确;阳光是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C不正确;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9.聆听音乐,感受旋律,让耳朵带你旅行。下列关于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 C.晕车与[4]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D.错误用药致聋可植入人工耳蜗重新听见世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如图所示:1耳郭、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前庭、6耳蜗。 【详解】
人的听觉感受器部位是[6]耳蜗但和形成听觉的在于听觉中枢,A错误; 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鼓膜,B正确; 晕车与[4]半规管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C正确;
错误用药致聋属于神经性耳聋,植入人工耳蜗可能回复听力,D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