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少年的担当
1. 我们走向世界的经历
(1)交往范围发生变化:家、学校、社会、世界 (2)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3)我们会与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 2.我们走向世界过程中的收获
(1)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2)我们学会关爱,相互理解,赢得尊重,获得成长的力量。
(3)面对困难时,我们勤于沟通,真诚合作,更加理性、智慧地解决问题。 3.我们要为世界添光彩的原因
(1)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 (2)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中的一员,所做的事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 4. 我们怎样为世界添光彩
(1)我们要从普通的事做起,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2)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会观察、思考各种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5. 个人命运和祖国命运的关系
(1)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6.青少年在新时代应承担的重任
(1)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
(2)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力奋斗。 7.对承担时代重任的青年人提出具体要求
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
1
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8.从中国走向世界应该具备的情怀与抱负
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
9.对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提出的要求
(1)从提高个人素养方面: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少年需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同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
(2)从行为方面: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我们做起。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赠送:中考化学知识点专题训练之燃料及其利用
考点一:燃烧
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鉴别H2、CO和CH4常采用的方法是( ) A.根据燃烧的产物 B.根据气体的颜色 C.根据燃烧时火焰 D.根据能否发生爆炸
3.燃烧煤排出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酸雨 D.臭氧层破坏
4.下列是火柴头中含有的四种物质,火柴被点燃时,能闻到一股气体的刺激性气味,已知这种气体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火柴点燃时生成这种有害气体的物质是( ) A.二氧化锰 B.氯酸钾 C.红磷 D.硫 5.我们的现代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⑴多步行,骑单车出行,能有效减少CO2、SO2、CO等气体的排放,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
2
应的是 ,会造成酸雨的是 。
⑵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十号’飞船,将全面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相应阶段的各项工作。液氢液氧是运载火箭的推进剂,其中氧气的作用是 。使用的太阳能电池从太阳能最终转化为__ _能。
⑶在日常生活使用燃气的过程中,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灭火原理
1.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可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下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人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⑴燃烧的是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白磷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⑵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填化学式)进人空气,这样设计的优势是 。 3.某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的一个装有液化气等轻烃的罐区发生爆炸。消防官兵在灭火中使用了很多水炮对着火的罐体不断喷水,经46小时终于将火扑灭。环保部门监测发现:空气中粉尘颗粒增多,比正常值超出八倍。
⑴水炮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
⑵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人颗粒物、 等。 ⑶当地某化学小组想探究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中是否含有CO气体。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目的】确定气体样品中是否含有CO。
3
【实验原理】①除去收集的空气样品中的氧气;②3CO+Fe2O3不含除CO之外的其他能与Fe2O3,反应的物质)。 【实验仪器】
2Fe+3CO2(假设该样品中
请根据他们的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实验时,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是:丙→乙→甲→乙。其中乙装置需要使用两次,第一次的作用是 。
②根据实验中出现的 或 现象,能判断出爆炸现场附近的空气样品中有较多CO。装置乙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该实验的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有,该如何改进? 。 考点三:燃料的利用与开发
1.南海是我国固有的领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资源,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氧气
2.“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的是( ) A.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
C.可燃冰属于化石燃料 D.可燃冰燃烧实现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3.钓鱼岛及附近海域蕴藏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下列关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是混合物 B.石油是可再生能源 C.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4.“地球一小时”响应关爱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下列做法不属于“节能减排”低碳理念的是( )
A.尽量开私家车上下班 B.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C.使用太阳能系列产品 D.选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