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中国画生活化教学初探
摘要:引导学生参与中国画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同时在中国画教学生活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以学生的为主体,探索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创作欲,更能让学生快乐地、愉快地学好中国画。
关键词:小学中国画生活化教学 引导学生 绘画艺术 欣赏
在小学中国画教学中,由于中国画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的长期作用下,小学中国画教学主要以范画临摹或者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划进行练习,学生的作业形成的画大致与教师的画雷同,师生及家长往往把美术作品的评价是否与教师的范画相近。这样的教学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学进去了,成了依样画葫芦“标兵”;另一种是对于那些美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太早或者人为地让学生接触所谓的美术专业能力,使他们觉得美术不好学,从而对美术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他们美好的童真童趣与超凡的美术表现能力以及由此而引发出的全面发展的火种被封杀了,这终究是美术教育的失败之举。故改变现有的中国画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在《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我的中国画教学当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国画生活化教学新方式,整合中国画教学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信息,激发学生生活带来的乐趣和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更能让学生快乐的学好中国画。
一、在生活体验中去探索学习中国画。
在中国画课堂教学之前,很多学生对中国画这种绘画形式很是新奇,尤其是对中国画工具、材料和表现形式等都特别的好奇,很容易激发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教给学生选择好工具和材料的方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去购买、去发现这些工具和材料的奥秘,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索学习中国画。
在教给学生选择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的方法中,首先我让学生展示一系列的国画大师的中国彩墨画作品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彩墨照片,引导学生欣赏和发现,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画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产生好奇心,于是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纷纷议论起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对中国画工具和材料的特殊性有了大致的了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教学这一前所未接触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去探究和发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学会质疑和探究学习,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能引发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为下一节中国画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做好铺垫作用。比如,为了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会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会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的特性。为了验证这些设想,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通过小组互相合作探究试验活动,同学们会发现一幅幅颇有创意的彩墨中国画就产生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