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冰块在饮料中逐渐“消失”,这是液化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8.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从冰箱里取出一瓶水,过一会儿,瓶子表面变湿,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9.某同学打电话时,能通过电话听出是父母的声音,依据是 A.音调 下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声音的响度 B.提高声音的音调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填空题
11.生活处处有物理,你用餐时使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_____,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_____。(选填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1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缩小、_____的实像。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新型疾病“手机老花眼”患者剧增,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下面_______(“甲”或“乙”)图相符,应配戴_______(“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10.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为了改善上课效果,常利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解: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
13.身高1.6米的小红穿红上衣、白裙子站在学校大厅穿衣镜前2m的地方,小红在镜中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m,像高为_____m;当发现衣领处有点污渍时,便走近镜子,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照向_____(选填“衣领平面镜”),小红从平面镜中看到镜子对面电子石英钟的示数为
,则这个时刻的正确时间应该是_____。如果此时蓝色光照在小红身上,她上
衣呈_____色,裙子呈_____色。
14.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原理制成的。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是不能选____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____做测温物质。 物质 熔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甲苯 ﹣95 111 萘 80.5 218 15.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______不同。
16.我国自行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早已抵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玉兔号”车的总质量为180kg,同一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该车在月球上的重力是___N,月球车在80N的牵引力作用下,5min内沿牵引力方向移动了30m,牵引力做功为___J,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m/s(取g=10N/kg)
三、计算题
17.江西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水净重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g的酱油?(?矿泉水?1.0?10kg/m,
33?酱油?1.1?103kg/m3)
18.小明一家去广州旅游,在去广州的高速公路上,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1)圆标志牌上的数字“80”表示什么意思?方标志牌上“广州120km”表示什么意思? (2)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广州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四、实验题
19.在“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砝码盒中配备的砝码有100g、50g、20g、10g、5g等。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调节天平时应将________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小王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在150g左右。试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取100g、50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____g砝码,试加其它砝码,最后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4)图(2)是小王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_____。
(5)图(3)是小王同学正确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________g,然后她又正确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120g;
(6)图(4)是小王同学倒出盐水的体积________cm3;则盐水的密度是________。 20.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
(1)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应该是___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由标尺的15cm处向30cm处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位置不变”)。
(2)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实验小组 凸透镜焦距f/cm 物到透镜距离u/cm 像到透镜距离v/cm 第1组 14 20 47 14 30 26 14 40 22 14 60 18 第2组 16 20 80 16 30 34 16 40 27 16 60 22 倒立 像的倒正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根据你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情况,你认为上述表格中还可增加描述像的特征的两项内容,如像的_____和像的_____,便能更全面地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____偏离光屏中心。
21.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
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 (2)记录 ;
(3)量出 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
用的仪器是 。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 .
2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
(2)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相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①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③该物质在CD段处于________ (填“ 固态\“固液共存状态”“液态”)
23.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如图甲所示,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此实验现象表明了______。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______(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______?原因是什么? ______
24.在学习《速度》一节的内容后,同学们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纸锥的锥角及其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下表中,请你解答: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1 1.9 扇形纸片半径r/cm 10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o 90 纸锥锥角α/ o 下落时间t/s 2.20 8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