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基础理论》考点精析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4:28: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第1节 精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人体之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之精一般呈液态贮藏于脏腑之中或流动于脏腑之间。

二、人体之精的代谢 (一)精的生成 1.先天之精

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因为它与生俱来,故谓之“先天之精”。

2.后天之精

来源于饮食物,由脾胃等脏腑吸收水谷中的精华物质所产生,故又称“水谷之精”。水谷之精以与津液相融合的液态形式由脾气转输到全身各脏腑五体官窍,是人出生后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故谓之“后天之精”。

(二)精的贮藏与施泄 1.精的贮藏

人体之精分藏于脏腑,但主要藏于肾中。

五脏皆藏寓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但有成分比例的不同。 2.精的施泄

精的施泄有两种形式:一是分藏于各脏腑之中,滋润、濡养脏腑,并化气以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的机能;二是化为生殖之精而有度地排泄以繁衍生命。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濡养 (三)化血 (四)化气 (五)化神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从来源上说,分为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从分布部位上说,有各脏腑之精;从特殊功能上说,有生殖之精。

第2节 气

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

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人体之气的生成 (一)生成之源

人体之气来源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源于饮食物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以及由肺肾吸纳的自然界的清气。

(二)相关脏腑功能

人体之气的生成虽然有赖于全身各个脏腑的综合协调作用,但其中与肾、脾、胃和肺的生理功能尤为密切相关。

1. 肾为生气之根

肾藏先天之精,并受后天之精的充养。先天之精是肾精的主体成分,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是人体之气的根本。

2. 脾胃为生气之源

脾主运化,胃司受纳,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脾气升转,将水谷之精上输心肺,化为血与津液。水谷之精及其化生的血与津液,皆可化为水谷之气而布散全身,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

3. 肺为生气之主

肺主呼吸之气,将自然界的清气源源不断地吸入体内,同时不断地呼出浊气,保证了人体之气的生成及代谢。肺又主司宗气的生成。宗气是人体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

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

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作气机。 2.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

3.气机调畅的概念:气的运动通畅无阻,升降出入之间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 4.气运动的意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人体整个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一旦停息,也就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 5.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1)五脏:心肺位置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

(2)六腑:以降为顺。总体是降,降中寓升。

(3)脏腑之间的关系:①肺主出气、肾主纳气;②肝主升发、肺主肃降;③脾主升清、胃主降浊;④心肾相交。

(4)某一脏腑:其本身也是升与降的统一体,如肺之宣发肃降、小肠之分清别浊等等。 总之,脏腑之气的运动,在生理状态下体现了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中有降,降中有升的特点和对立统一协调平衡的规律。

(二)气化

1.气化的概念:人体气化,是指由人体之气的运动而引起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2.气化的形式:人体气化的基本形式是:人体内精气血津液各自的代谢及其相互转化(包括精微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举例。

四、人体之气的分类 (1) 人体之气

(二)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1. 元气 (1)基本含义

《内经》称为“真气”,《难经》又称“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2)生成与分布

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 (3)生理功能

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五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4)征象

元气旺盛,则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正常,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协调,身体健康、活力旺盛,延年益寿;元气衰弱,可见生长发育迟缓,生殖机能低下,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减弱或失调,体弱多病,未老先衰,甚至夭折。

2. 宗气 (1)基本含义

又名“大气”、“动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

(2)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转输至肺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和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互结合而生成。宗气生成后积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此外,《内经》中还指出宗气可由气海向下注入气街,再下行于足。

(3)生理功能

a.行呼吸;b.行血气;c.资先天。 (4)征象

宗气旺盛,则呼吸徐缓而均匀,语言清晰,声音洪亮,心搏、脉搏徐缓有力、节律一致;若宗气衰少,可见呼吸短促微弱,语言不清,声音微弱,心搏、脉搏躁急,节律不齐或微弱无力等症状。

3. 营气 (1)基本含义

又称“荣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2)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中精华部分所化生,进入脉中,运行全身。 (3)生理功能

a.化生血液;b.营养全身。 4. 卫气 (1)基本含义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2)生成与分布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中慓悍滑利部分所化生,运行于脉外,布散全身。 (3)生理功能

a.防御外邪;b.温养全身;c.调控腠理。 5. 营气与卫气的区别及联系 (1)区别

①营气性质精纯;卫气性质慓疾滑利。②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③营气的功能是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卫气的功能是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④营气属阴,卫气属阳。

(2)联系

两者都来源于水谷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营卫和调,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和汗液分泌,人体才能有旺盛的抗邪力量和脏腑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营卫失和,就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多,“昼不精夜不瞑”,以及抗病能力低下而易于感冒等。

第3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血的生成 (一)化生之源

1.水谷之精是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

由水谷之精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血液的主要构成成分。 2.肾精也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 肾精充足,则可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

此外,肾精化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 (二)相关脏腑功能 1.脾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

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健与否,饮食营养的充足与否,均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 若脾胃功能虚弱或失调,造成长期饮食营养摄入不良,都可能导致血液化生之源匮乏,从而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

临床上治疗血虚,首先要注意调理脾胃的运化功能,并注意饮食营养的合理调配。 2.心肺

心肺的生理功能在血液的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由脾向上升输于心肺,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贯注心脉,在心阳的作用下变化而成为红色的血液。

临床上治疗血虚病证时,也常常注意调补心肺功能。 3.肾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之一;肾精化生肾气,而肾气能推动、激发和调控各脏腑的生理活动,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及促进心肺的气化功能,从而有助于血液的化生。

如果肾精不足,或肾不藏精,往往会导致血液生成亏少。 临床上治疗血虚病证,有时需采用补肾益精的方法。 血的运行 (二)相关脏腑功能

1.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 2.肺朝百脉,主治节,能够助心行血。

3.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能够推动和促进血行,是保证血行通畅的一个重要环节。肝又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可以根据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需要,在肝气疏泄功能的协调下,调节脉中循环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流量的平衡,同时还可以防止出血。

4.脾主统血,脾气健旺则能控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血逸脉外。

总结: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是推动和促进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脾气的统摄和肝气的藏血是固摄控制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而心、肺、肝、脾等脏生理功能的相互协调与密切配合,共同保证了血液的正常运行。

四、血的功能 (一)濡养 (二)化神 第4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唾、涎、涕、泪和胃液、肠液、关节腔液、胸腹腔等间隙的液体等),是液态样营养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四、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濡养 (二)充养血脉

另外,津液的代谢对调节机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对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五节 神

一、中医学中神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中的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其中又将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归纳为狭义之神的范畴。

二、神的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2018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基础理论》考点精析3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trmd2ie4a9s4tl8lgrm6o2vt5lzqa00cp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