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每当雨季,西藏松茸破土而出。波密是西藏松茸的重要产地,县城海拔2700米,1月均温—0.2°C,境内冰川发育极好,冰舌前端伸入森林,蔚为壮观。下图为波密所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波密县松茸产量最多的月份是 A.1—3月 C.7—9月
B.4—6月 D.10—12月
2.“冰舌前端伸入森林”中的森林最可能是 A.针叶林 C.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D.常绿硬叶林
3.冰雪带与森林带之间无草原带和苔原带过渡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多 C.气温低
【答案】1.C 2.A 3.A
(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高三三模)藏波罗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600—5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垫状灌丛的山坡上。它是一种喜光,耐寒冷和贫瘠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气候条件是影响藏波罗花的光合作用和生长的重要条件。藏波罗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下图是“青藏高原自然区分布图”。据图完成4—6题。
B.海拔高 D.光照强
4.在图示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藏波罗花最有可能广泛分布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藏波罗花最适合开花的时间是 A.12 —2月
B.4 —5月
C.6 —7月
D.8 —10月
6.在藏波罗花集中分布区,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 A.风化作用弱 C.大气降水增多 【答案】4.A 5.C 6.B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卷)天岳幕阜山主峰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境内,峰峦延绵湘鄂赣三省,最高峰海拔1596米,这里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山草坡(见下图),是南方10亿亩草山草坡的一部分。湖南省地处亚热带;生物群落演替规律是:石山—苔藓地 衣—草本—灌丛—针叶林—落叶林—常绿林。据此完成7—9题。
B.生物生产量提高 D.土地退化加重
7.天岳幕阜山出现草山草坡属于 A.纬度地带性的表现 C.垂直地带性的表现
8.常绿林取代落叶林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土壤
B.经度地带性的表现 D.非地带性的表现
9.南方草山草坡的保护与开发,适宜的做法是 A.大力发展畜牧业 C.适度发展旅游业 【答案】7.D 8.B 9.C
10.(福建省三明市2019届高三5月质量检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前为海湾环境,堆积了深厚的石灰岩等。新生代以来,云贵高原不断抬升,始新世末,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再度被抬升。
西双版纳的山红树种群数量少,零星分布于海拔600m—850m,石灰岩基底的沟谷,是地质变迁的残留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与其伴生的乔木树种多。山红树的天然繁殖能力较弱,种子成熟期在10~11月份,在自然状态下休眠期极短,常温贮藏2个月即完全丧失发芽能力,忌低温干燥,土壤温度25℃以
B.植树造林发展林业 D.侧重发展种植业
上才能萌发。
图甲示意全球部分地质年代及干湿冷暖变化;图乙示意西双版纳山红树分布区的气候资料。
(1)推测云贵地区的山红树种群繁盛时期的古气候环境,并分析地质变迁过程对山红树种群的影响。 (2)据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地区的山红树天然繁殖能力弱的自然原因。
(3)为保护濒危物种,计划在海南岛东南部建设山红树育苗基地。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答案】(1)繁盛时期的气候条件比现在更加湿热。渐新世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新生代以来云贵地区受到多次抬升,气温下降,使山红树的繁殖环境变差;在地质变迁过程没有受到强烈的地质灾变(如火山喷发);现代山红树生存环境无明显变化,但由于位于滇南谷地,受第四纪冰期影响较少,使得山红树得以残留。
(2)零星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种群数量少,伴生树种多,种群间竞争弱,不利于幼苗生存;分布于海拔600m~850m,适应范围小,不利于种群扩散;山红树果实成熟期(10—11月),正值旱季,水分条件差,气温和林下土温偏低,不利于种子萌发;种子休眠期极短,无法保存到水热条件优越期(4~9月份)萌发。 (3)不可行:种子萌发期间土温达不到25℃,无法天然繁殖。 可行:迎风坡降水丰富,冬季温度较高,有利于人工繁育。
11.(河北省唐山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海拔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地处欧亚大陆内部的天山山地冰川广泛发育,上万条面积大小不一的冰川为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提供了水资源保障。下图为近50年来天山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面积的冰川的变化统计。
(1)据图,归纳天山冰川变化的总体特征。 (2)简析天山冰川出现退缩的气候背景。
(3)推测天山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气温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4)有人认为天山冰川退缩会增加当地河流的径流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1)总体呈退缩趋势;冰川的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000米以下最明显);冰川的退缩速率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
(2)(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天山地区气温上升,(蒸发量加大)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率减少,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
(3)气温变化趋势:上升。原因: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山区的升温速度。(冰川退缩对山区升温过程具有“增强”效应)。 (4)赞同。天山地区河流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冰川融水,短期来看,消融量加大,径流量加大。 不赞同。天山冰川融化导致冰川储水量减少,长期来看,消融量减少,径流量减少。 12.(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尔臣河流域荒漠广布,生态脆弱。1990—2010年,流域内降水增加,冰川积雪面积缩小,海拔1300米以上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加,海拔1300米以下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减少。同期该流域人口数量及耕地面积显著增加,水危机日益凸显。下图示意车尔臣河流域地理事物分布。
(1)1990—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内降水增加,推测在此背景下该流域冰川积雪面积缩小的原因。
(2)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1990—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内海拔1300米以上地区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原因。 (3)分析1990 2010年车尔臣河流域内海拔1300米以下区域自然植被覆盖度减少的原因。
(4)为应对水危机,有学者建议向车尔臣河流域调水,试分析调水对该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可能影响。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积雪消融快,融雪速度超过流域内冰川积雪积累速度,冰川积雪面积缩小。 (2)全球气候变暖,山地热量增加,自然植被覆盖区域向高海拔地区扩展;流域内降水增加,同时由于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水增加,部分干旱地区水分增多,自然植被覆盖度增加。
(3)全球气候变暖使该地区气温升高,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干旱加剧,自然植被退化;中下游地区人口增加,人类经济活动增加,用水量增加,开垦耕地,自然植被覆盖度减少。
(4)有利影响:调水增加区域内生态用水供应量,利于恢复流域植被,抑制土地荒漠化;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引淡淋盐,减轻土壤盐渍化;增加流域空气湿度,改善区域气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