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A.减少国民收入;降低利率 B.增加国民收入,降低利率 C.减少国民收入;提高利率 D.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利率 29.不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工具是( )
A.个人所得税 B.公司所得税 C.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30.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A.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B.增加货币供给 C.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D.降低贴现率 31.紧缩性财政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A.减少国民收入;降低利率 B.增加国民收入,降低利率 C.减少国民收入;提高利率 D.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利率 32.双紧政策使利息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33.中央银行收购公众持有的债券,导致债券价格(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34.经济萧条时期,可以采用的政策是( )
A.减少政府支出 B.减少税收 C.提高再贴现率 D.提高存款准备率 35.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导致货币供给量(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36.在( )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削弱。 A.实际利率很低 B.名义利率很低
C.实际利率很高 D.名义利率很高 37.不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A.政府购买 B.政府转移支付 C.个人所得税 D.公司所得税
二、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 2.财政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 4.经济政策 5.再贴现率 6.货币幻觉 7.利率效应
8.补偿性财政政策 9.收入政策 10.基础货币
三、判断改错题
20—9
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 2.在古典区域,货币政策的效果最好,而财政政策不起作用。( ) 3.利率不变,政府支出增加,国民收入增加,IS曲线保持不变。( )
4.根据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应采用扩张性的政策,在通货膨胀时期应采用紧缩的政策。( )
5.紧财政与松货币政策配合,会使产出和利率下降很多。( )
6.在凯恩斯区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都提高。( ) 7.其他条件不变,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 8.自动稳定器是指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方向的政策工具。( )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债券的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 10.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和放宽再贴现条件,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 11.双紧的政策配合会使产出下降很多,利率下降也很多。( )
四、简答题
1.根据IS-LM模型简要说明财政政策的效果。 2.简述相机决策和补偿性财政政策。
3.根据IS-LM模型简要说明货币政策的效果。
4.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 5.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如何运用经济政策?
6.简述经济政策的含义及目标。
7.扩张财政对萧条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8.简述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其主要工具。
五、论述题
1.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2.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3.试述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
4.试述货币政策的含义及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5.货币政策有哪些工具?如何运用?
6.试结合图形,运用IS—LM模型分析说明两大政策如何配合才能消除挤出效应。
CH6 AD—AS模型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时,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总供给曲线移向( )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 2.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 )而右移
A.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 B.政府支出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 D.税收减少 3.在短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
20—10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4.总供给曲线上移的原因是( )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需求增加 D.技术进步 5.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
A.需求 B.供给 C.工资 D.技术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价格水平上升时( )
A.投资会减少 B.消费会减少 C.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因素都是 7.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财政政策使产出(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8.在长期总供给曲线区域,决定价格的力量是( )
A.工资 B.供给 C.需求 D.技术 9.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因( )而右移
A.政府支出减少 B.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 C.价格水平上升 D.税收减少 10.根据总供求模型,扩张性货币政策使价格水平(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二、简答题
1.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2.价格水平上升如何导致总支出的变化?
3.试结合图形运用AS—AD模型分析西方国家20C70s以后出现“滞涨”现象的原因。
三、材料分析
材料:石油危机的影响 自从1970 年以来,美国经济中一些最大的经济波动源于中东的产油地区。原油是生产许多物品与劳务的关键投入,而且世界大部分石油来自几个中东国家。当某个事件(通常是源于政治)减少了来自这个地区的原油供给时,世界石油价格上升。美国生产汽油、轮胎和许多其他产品的企业会有成本增加。结果是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又引起滞胀。 第一起这种事件发生在70 年代中期。有大量石油储藏的国家作为欧佩克成员走到了一起。欧佩克是一个卡特尔:一个企图阻止竞争并减少生产以提高价格的卖者集团。而且石油价格的确大幅度上升了。 在几年后几乎完全相同的事又发生了。在70 年代末期,欧佩克国家再一次限制石油的供给以提高价格。从1978 年到1981 年,石油价格翻了一番多,结果又是滞胀。第一次欧佩克事件之后通货膨胀已有一点平息,但现在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又上升到 10%以上。但是,由于美联储不愿意抵消这种通货膨胀的大幅度上升,很快又是衰退。失业从1978 年和1979 年的6%左右在几年后上升到10%左右。 世界石油市场也可以是总供给有利移动的来源。1986 年欧佩克成员之间爆发了争执,成员国违背限制石油生产的协议。在世界原油市场上,价格下降了一半左右。石油价格的这种下降减少了美国企业的成本,这又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结果,美国经济经历了滞胀的反面:产量迅速增长,失业减少,而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多年来的最低水平。
资料来源:摘自jpkc.gdcvi.net
问题:(1)什么是总供给?
(2)本案例中,石油价格的变化导致总供给曲线如何移动?
20—11
(3)请结合图形,分析美国“滞涨”的形成原因。
CH7通货膨胀与失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2.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
A.消费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均指数 D.以上均正确 3.由工资提高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A.需求拉动 B.成本推动 C.结构性 D.其他 4.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 C.收入、价格管制 D.其他 5.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失业率的办法是(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提高通货膨胀率 D.增加财政赤字 6.隐蔽失业的边际生产力为( )
A.0 B.1 C.50 D.100 7.引起周期性失业的原因是( )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结构的调整 D.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8.通货膨胀率为250%,这种通货膨胀是( )
A.温和的通货膨胀 B.加速的通货膨胀 C.恶化的通货膨胀 D.隐蔽的通货膨胀
9.货币主义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 A.只存在于长期 B.只存在短期
C.长短期均存在 D.长短期均不存在 10.通货膨胀使货币财产所有者利益(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1.不属于自然失业的是( )
A.工资刚性 B.总需求不足
C.经济结构的调整 D.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12.通货膨胀率为250%,这种通货膨胀是( )
A.温和的通货膨胀 B.加速的通货膨胀 C.恶化的通货膨胀 D.隐蔽的通货膨胀 13.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的就业状态
20—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