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必修三 名句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 ____ ,__________ 。 2、《荀子·劝学》说,“___ ___ ,____ __ 。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3.在《劝学》中,荀子为了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 ; , 。 4、在《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 ,____ ________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5、《荀子·劝学》中,“_________ ___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这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6、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 _______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7、《荀子·劝学》中告诫我们如果不从每一步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积月累,就不会取得成功的句子是“_______ _,___ _____; , 。 8、在《师说》中,韩愈对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现象发出了两句感叹:“______ !______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的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9、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__ , __ ______ ,
10.韩愈的《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 , , ” 的错误态度。 1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
“ , ”的观点是相同的。
1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13.《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择师的标准是“ , , , ”。 14.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 , , ”的现象一致。
15.《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表现作者沉醉于自然之中,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 。”
16.《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赞美西山气势宏伟,同时也寄予作者心志的句子是 , ; , 。
17.《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以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的句子是 , 。
18.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
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19.苏轼《赤壁赋》 , 用比拟的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20.古代作品中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 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
六龙回日之高标, 。
21.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
叹 , 。
22.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 演化而来。
23.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慨叹,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 , ; , 。的观点
24.《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江面上自由来去的句子是“ , ”。
25.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 ”。
26.《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到箫声后的感受来衬托箫声悲凉幽怨的句子是 , 。
27.《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
句子是“ , 。 , ”。
28. 《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29. 《阿房宫赋》中 , 。两句,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
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30. 《阿房宫赋》中通过阿房宫的兴毁委婉提醒唐朝统治者吸取教训,不要重蹈亡秦覆辙的句子是 , ; , 。 31. 《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
美女充盈宫室预做铺垫的句子是 , ; ,
。
3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终要说明的道理是 , , 。 , , 。
33. 《阿房宫赋》中的 , ,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
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3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 , 。
35.《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六组排比句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天壤之别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其中描
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 。
36.《六国论》中的“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