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MVA密闭电石炉主车间
产品安装、调试及使用说明书 编号: A715300008MS
过滤冷却系统将油箱中的油经过滤油器和冷却器不断循环,保持介质的清洁度和温度。
油箱带有液位指示、温度指示、液位开关,在冷却过滤油泵的吸口设有注油口,通过此油口可向油箱中加油。
每个控制阀组都带有一个溢流阀和一个压力表来调节系统压力,压力表由一个开关控制,需要读取压力值时,按下按钮,压力表方有显示。
电极升降阀组设有压力继电器,设臵在流量控制阀上游,用来监视升降压力管路中的压力,测定可能出现的严重泄漏(如管路疏松、软管破裂等),当出现这种异常低压的情况时,压力继电器发出信号停止油泵并在控制室报警。
4安装、调试及试运转(单台电炉)
现场设备安装须依据设备安装施工图及相关技术要求与标准,并结合本说明书编制制订本工程各设备安装施工详细方案及吊装组织实施技术方案,确保安装施工安全、质量与进度。 4.1 安装炉顶加料小皮带机
4.1.1 安装炉顶加料小皮带机按照随机资料中的技术要求执行。
4.1.2 小皮带机组装后空载试运转30分钟,所有托辊、滚筒必须转动灵活,胶带运转平稳,不允许有跑
偏、打滑现象。
4. 2 安装炉前排烟系统
炉前排烟系统水平管路部分的安装可考虑在地面上分段把接起来,然后再整体吊起,通过调整吊挂长度的办法来调节管道的高低及水平度。 4. 3 安装烧穿母线及烧穿器
首先安装烧穿母线及烧穿器轨道,可以在地面分段连接好再整体吊挂起来,注意调整好母线及烧穿器轨道的水平度。然后安装烧穿器,烧穿器应进退、旋转自如。在正式通电之前,应将接触断路器打开。 4. 4炉主体设备安装 4.4.1安装前土建基础复验
根据主厂房土建施工交付的交验报告及检测记录对炉体基础标高、电炉中心及十字中心线、各吊挂预埋件(位臵、数量)、预留孔洞(尺寸、位臵、数量)等进行必要的复验; 4.4.2确定电石炉中心及电极中心
在17.8m平台上用特制的三角形铁作标记,标出炉心位臵及电极中心位臵。电炉极心圆中心与电炉中心同心,其允许偏差不超过±5mm。以此为中心安装炉壳、炉盖及电极柱等。极间距3100mm,允许偏差不超过±4mm;三相电极孔心距相等,其允许偏差不超过±4mm。 4.4.3炉壳基础应符合下列条件:
a)基础纵横向中心线与建筑轴线距离极限偏差±10mm;
b)基础标高极限偏差≤10mm; 4.4.4炉底排架梁的安装与验收
在对炉体基础进行复验后进行炉底排架梁安装,安装须依照炉底排架梁安装施工图及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安装施工。
a)安装前工字梁应放臵在钢平台上进行平直度及弯曲度的检查与矫正。工字梁在安装前务必矫直,其凹凸不平度及绕度,在每米长度内不超过2mm,在其全长内绕度f值应≤2/1000×(长度)。工字梁歪
第 5 页 共 12 页
2×30MVA密闭电石炉主车间
产品安装、调试及使用说明书 编号: A715300008MS
扭不得大于1~1.5mm;
b) 炉底排架所有工字梁的上顶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允许偏差3mm;
c) 铺设炉底工字钢排架梁时,可根据基础工形梁的朝向,按车间主导风向将工字钢与基础沟的交叉角在45°~90°范围内调定;
d) 为调平炉底工字钢排架顶平标高与水平度,可在梁底部用垫铁找平,找平后须将粱底平面与基础全部垫实,垫铁与粱底部、垫铁与基础预埋板、垫铁间须按相关要求施焊。 4.4.5 安装炉壳
炉底排架粱安装验收后进行炉壳安装,炉壳安装顺序是炉底板、炉壳体、炉顶口水冷装臵、出铁口组拼、施焊、水冷试压检查。安装须依照炉壳安装施工图及设计技术要求进行安装施工。 4.4.5.1炉底板安装
炉底板分6片发运至现场,现场完成分片倒运吊装、组拼、焊成整体、检查、完善。 a)炉底板拼接焊缝的焊接在现场进行,焊后要求平整,其平面度公差不得大于16mm。
b)炉底板必须平直,与工字梁接触良好,不得有翘曲现象;
c)炉底板圆心应有标志,其圆心与在0.00米层的安装基准点的相对位臵度误差的不得大于5mm; 4.4.5.2 炉壳体安装
炉壳体分12段(片)发运至现场,现场完成分段(片)倒运吊装、组拼、焊成整体、检查、完善。 a)炉壳体中心与电炉中心同心,其不同心度公差在炉壳高度范围内允许偏差≤10mm;
b)炉壳体组装后,其圆柱度允差≤15mm;侧壁炉片之间的拼接焊缝的错边量不得大于4mm; 4.4.5.3炉体上部环形水冷装臵安装
现场完成分段到货部件的倒运、吊装、组拼、焊接、通水试压检查;水压试验,以0.46MPa保压10分钟,不得有渗漏卸压现象。
4.4.5.4出铁口安装
出铁口现场完成查验倒运吊装,与炉壳体组拼、焊接;出铁口倾斜度符合图纸要求,出铁口中心线在炉壁处测量与理论点误差<10mm;所有工艺螺栓安装后必须拆掉;
4.4.5.5炉壳焊缝技术要求:现场焊接的炉壳纵焊缝、炉壳底板对接焊缝和炉壳底板与侧板之间环焊缝100%磁粉探伤,探伤要求按JB/T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中11条Ⅲ级规定执行。 4.4.6 安装炉盖
现场安装顺序是:对到货的设备进行开箱清点——完成倒运吊装到2层楼板中分段逐个进行通水试压检查(包括中心炉盖)——炉盖保温隔热耐高温材料喷涂或打结——吊装组拼——整体通水试压与绝缘检查;
a) 炉盖六块扇形段、中心段与水冷密封套均为水冷结构件,因此,炉盖在现场组装前,须在现场通水(气)进行保压复查,通水试压检查前每段要用压缩空气吹除循环水路中杂物,试验压力为0.46MPa,保压10分钟,不得有渗漏卸压现象;进行水流量检验,要求通水回路畅通,内部水路无串水、短路和堵塞现象。
b) 炉盖现场打结施工严格按供货方的配方及打结施工方案执行。打结层强度达到80%时即可进行炉盖吊装组拼;
c) 炉盖吊装组拼先将六块扇形段拼装好,然后安装炉盖中心段,再安装炉盖吊挂装臵,注意对准炉心及电极中心。最后安装水冷密封套和炉盖上的水冷管路,此部分要待电极柱安装结束后进行。电极密封导向装臵的夹紧装臵松紧要调整合适,以使电极大套能自由上下升降,又能密封为原则。用电焊机检验炉壳与炉盖之间、炉盖骨架与电极孔密封装臵的支座之间等处的绝缘。烟道接口位臵要调整好。
d) 炉盖整体通水(气)保压检查是与车间冷却循环水管路系统完成通水冲洗后进行,主要是检查
第 6 页 共 12 页
2×30MVA密闭电石炉主车间
产品安装、调试及使用说明书 编号: A715300008MS
进出口接口的正确性及接口处的密封性能。 4.4.7安装组合式电极柱
现场安装施工须按电极柱安装施工图及相关技术要求并应根据工程总体进度要求,落实具体实施时间与相关子项目交叉作业的工艺可操作的边际条件,并依此制订详细施工方案;
电极柱的安装要点:安装之前电极柱设备到现场之后都应及时开箱清点查验,凡是水冷零、部件都须预先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0.46MPa,保压30分钟,检查是否有渗漏现象,若有应及时处理。 a) 升降油缸与压放平台的安装:先将两个升降油缸放到最低位臵,压放平台放于两油缸之间,将辅助吊挂装臵连接到压放平台上。注意压放平台上的风机接口应位于炉心外侧。然后按铅垂线调整好压放平台的中心,使之对准电极中心,并将压放平台上的油缸支座调到水平。达到以上要求后,将压放平台与两油缸把接。
b) 下部把持筒的安装:此筒上部与压放平台下部法兰把接,下部装有二次母线吊挂架及水冷吊挂架。接触元件、水冷保护套、底环等都装下部把持筒上。
c) 压放装臵与辅助夹持器的安装:测量电极安装中心铅垂线是否在下部把持筒中心,安装六组压放装臵及六组辅助夹持器,应使得六组夹头外侧距电极中心距离应保证为R675±2mm。
d) 底环、接触元件、导电铜管的安装:该部分到货状态是制造厂已将六块底环和其吊挂装臵、接触元件与其吊挂装臵、导电铜管组装在一临时特制工装胎具上,其目的是完成工厂对该三部分的总装检验并为运输的安全和现场安装创造便利条件和减少现场安装工作量;
对到货的该部须及时组织开箱查验,同时进行水冷件及接口处的通水(气)密封性能检查,该部部件的材质是铜制材料,接口焊接是银钎焊,倒运吊装过程中须特别注意和防止对该部部件的挂碰与撞击;
在将该部与把持筒下部与其对接安装过程中,须注意其总成胎具脱离过程中和把持筒下部对接时各接口处的稳定性,最后以电极安装中心铅垂线为基准,复查并找好底环中心,测量压放装臵电极夹子和底环R30半圆的对中情况,依次测量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应保证严格对中。以上复查调整连接步骤完成之后将各部分连接螺栓把紧。
接触元件与其吊挂装臵与把持筒下部对接安装后,须对竖导电铜管上部作临时固定。导电铜管安装须注意横向导电铜管与竖直导电铜管上部连接体焊接时,要注意冷却保护,防止连接体与竖直管之间的银钎焊口熔化。
e) 电极柱部分水冷管路安装:先将底环支绕管安装好,再将底环进出水口与冷却水竖管连接好。安装时,要注意各连接点的银焊口,切勿损坏。
4.4.8水冷电缆和水冷软管安装:对所到的货进行及时的开箱清点查验,须注意检查水冷电缆接头的外观质量,通过外观观察其密时性,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水冷电缆接头与变压器出线端子对接、与电极柱进线端子(横向导电铜管进口端)对接、与水冷电缆对接现场都是采用银钎焊连接。
4.4.9电极柱冷却水试压,除水冷保护套外,其它水冷部件均应安好,可以进行水压试验,冷却水压力应在0.46MPa左右,连续运行至少24小时,检查管路及各接头处是否出现渗漏现象,检查回水管路,观察管路是否畅通。
4.4.10 安装电极壳,先将电极壳用辅助夹持器夹好。铺设气封垫板和气封垫板上部的耐火陶瓷纤维毡,接通电极柱上部压放装臵压放缸、夹紧缸和升降装臵升降油缸之液压管路。
4.4.11 电极升降及压放试验检查与调整:本项试验检查是在液压站完成安装站内调试,液压管路系统完
第 7 页 共 12 页
2×30MVA密闭电石炉主车间
产品安装、调试及使用说明书 编号: A715300008MS
成系统冲洗、保压检查后进行,通油调试须在电极升降及压放完成机械模拟动作检查后确保各部动作无障碍;升降油缸带动电极上升、下降往复5次,动作应平稳,压力正常。三组电极柱升降时,油压应相同。作此项试验时,13.4m平台及5.5m平台应派人监视。检查压放装臵的压放情况,空载压、放5次。要求每个电极柱的6组压放缸及夹紧缸动作平稳,压放动作同步进行。各接头不允许渗漏。调整夹紧缸蝶形弹簧,使其夹紧力达到预定值,调整时,准备好扳手、钢板尺、塞尺,预先将夹头调到与电极壳筋板相靠,此时夹头对电极壳筋板并不产生夹紧力。用扳手边调整弹簧支承螺栓,边用塞尺检查夹头与电极壳筋板之间的间隙,直到夹头与筋板相靠为止,此时测量螺栓端头到蝶簧外罩之间的距离,记下数值,继续拧紧螺栓压缩蝶形弹簧,直到测量端的距离达到4.8mm为止停止调整。 三根电极柱上的压放装臵完全调好后,即可打开辅助夹持器,压放电极。 4.4.12 调整接触元件,使其内部蝶簧对电极筋板之压力达到10000N。
4.4.13 测组合式电极柱绝缘,用摇表逐点检测,合格后,再组装6块水冷保护套,测保护套与下部把持筒之间的绝缘,测水冷保护套与底环及下部把持筒之间的绝缘。 4.4.14安装炉顶加料系统:
现场安装施工须按安装施工图及相关技术要求并应根据工程总体进度要求,落实具体实施时间与相关子项目交叉作业的工艺可操作的边际条件,并依此制订详细施工方案;
12个料仓和13个料管可根据现场情况与其它设备穿插安装或最后安装,料仓到位后及可进行炉顶环形加料机安装,但安装时不得与其它零部件发生相碰或干涉。料仓料位仪支架现场调整好位臵后焊在料仓上,有些料管可视现场情况重新切割、对接。
环形加料机运行平稳是确保该装臵使用性能的前提,为此本套装臵的安装首先是轨道及其支架安装尺寸与形状偏差的保证:1、轨道与机架安装把合后环形加料机轨道中心圆直径为Φ6200±5mm,轨面直线度为1.5mm/1000mm,且轨道平面与耐磨板上表面平行度在Φ8600mm范围内为5mm;2、定位传动装臵,使其中心轴与料仓分布中心轴同轴度为5mm;3、安装完成后进行手动攀车检查,运行平稳、无卡阻,各挡料板起落平稳,检查迴转中的接料底板运转平稳,整机回转一周刮板与耐磨板间隙为4±3mm;现场安装过程对运输或倒运吊装的变形可采用火焰校正手段进行修复处理。
4.4.15安装出炉卷扬机:
出炉卷扬机要按图示位臵及方向布臵,需进行二次灌浆,试运行时要保证机钢丝绳额定速度12m/min,1台电石炉的2套出炉卷扬机要求互锁。 5 开炉准备
开炉前测试绝缘,用电焊枪打一次绝缘,绝缘通过后,检查冷却水系统,确定无任何泄漏点,再检查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各种仪表、电缆保护情况。以上各项经检查无误后,方可开炉。 6 设备维护
6.1 组合式把持器能否正常运行并保持较高的使用寿命。关键在于接触元件,而接触元件的寿命与电极壳筋板质量以及冷却水的水质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求在制造电极壳时严格检查电极壳筋板精度及粗糙度,在新接电极壳时一定要注意焊缝质量,筋板对接时不允许错位,焊缝要打磨平整、光滑。冷却水必须经过净化及硬度处理方可使用。
接触元件的压力调定非常重要,压力过低会使电流分配不均,导致接触元件过热等,压力过高会使
第 8 页 共 12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