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象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预见性和计划性,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使学习活动具有创造性。
一、?学会观察
一个人观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他的想象力的发挥。我们在想象某事物时,就是捕捉该事物和头脑里已储存的事物的表象发生联系的外部或内部的属性和特征,而观察是第一步,即首先认识某事物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属性,第二步才是想象,即把事物之间的属性和特征加以比较和联系。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观察,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再去展开想象,去推测,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学《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做模拟实验,比如第一个模拟实验是用几块不同颜色的毛巾折叠在一起表示不同的地层,用手从毛巾的两端向中间挤压,模拟板块的挤压会形成褶皱。教师在实验前一定要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要让学生迅速地看出观察对象的特性并比较不同方面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而去想象在自然界中,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影响,会形成自然界中的哪些地形地貌。观察越细微,想象就越有针对性,进而使学生的想象力不断地积聚和喷发。
二、?鼓励提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得鼓励学生多提问,爱提问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活动相当活跃,而想象力正是在这种活跃的思维下而诞生的。
有一位老师上《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师创设情境,播放坐宇宙飞船去月球的录像,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乘坐在里面,最后画面停留在能清晰地看清月球的地形上,然后让学生说这是什么地形,让学生描述环形山,并且还引导学生提问:“看着这么多大大小小、分部杂乱的环形山,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这正中学生下怀,此时的学生对于环形山最大的疑问就是: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师让学生又对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学生根据画面和脑中的已有知识进行推断,有陨石撞击的猜想,也有火山喷发的猜想等等,学生的想象力被打开了。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想象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引航的作用。
三、?善用猜想
进行猜想是学生思维发散最为活跃的阶段,它使学生的思维飞速的运转,内心有一种大胆探索、开拓的欲望,这便会形成一种创造的冲动,便随丰富的直觉和想象力。如果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那么猜想就是发现的工具,真正的创意是不可抄袭的。
如一位老师上《岩石模样会改变吗?》,通过出示一组不同姿态的岩石图片,引导学生猜想:“你们认为这些岩石原来就是这样吗?它们会不会发生改变?如果会改变,可能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发生改变?”教师运用猜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而这种想象并不是无目的的瞎想,而是学生联系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想象,有的学生说可能火山喷发改变了岩石模样,有的学生说可能是滴水穿石的力量,也有的说可能是冷和热的变化等等,运用猜想,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想象被激发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