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专业适用)
编写单位:生物技术系生物技术应用教研组
编 写 人:张平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批准日期:2006年9月1日
1
目 录
课程说明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时数分配表 理论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计划及考核标准课程考核方案
2
说 明
本大纲是根据2005级三年制高职生物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计划而制订的。
食用菌栽培技术为生物技术应用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为适应高职教育的改革要求,也为了适应我国、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大纲根据2005级教学大纲的基础重新修订。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并引进了食用菌科研生产成果,增加了各论方面与栽培相关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动手技能和技巧,从而掌握系统食用菌栽培技术,为从事食用菌栽培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实验、实习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其中理论讲授为62学时,课堂实验66学时,总计128学时,8学分。本课程于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设。
执行本大纲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如下:
1、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课堂讲授注意少而精,强调理论的应用性,并做到学以致用。
2、本课程涉及学科较多,难度较大,理论讲授时应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有效方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采用多媒体教学注意课件与教学内容的适合性,并注意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协调运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生动教育法,加强教学互动,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做到教书育人。
5、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加强过程考核,注重教学信息反馈和教研,保证教学效果。
3
第一部分 《食用菌栽培学》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
《食用菌栽培学》是微生物学的农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生物技术应用为研究对象的重要专业课程。通过《食用菌栽培学》的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掌握食用菌栽培的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食用菌的储运加工、工厂化生产的基本方法,了解国内外食用菌研究的最新动态。为从事食用菌栽培和食用菌资源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部分
1、掌握食用菌及食用菌学的概念;了解我国和我省发展食用菌的有利条件。
2、掌握成熟食用菌的的形态结构;在了解食用菌的遗传知识的基础上,掌握食用菌的良种选育 3、了解食用菌的生理生态 4、掌握食用菌菌种生产
5、熟练掌握平菇、金针菇、草菇栽、毛木耳栽培技术,掌握蘑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6、掌握1-3种珍稀和药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7、掌握食用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8、了解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 (二)实践部分
1、能熟练制作标本片,在显微镜认识食用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微观结构。认识各种食用菌的子实体活动类型和特征,并能根据子实体的外形进行分类。
2、掌握正确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熟悉接种箱的消毒灭
4
菌方法;掌握食用菌母钟转管技术,熟悉母钟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3、掌握菌种的类型和制种的工艺流程;掌握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的制备方法。
4、掌握用不同原料制作食用菌原种、栽培种的方法 5、掌握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技术。 6、掌握低温矿油保藏食用菌菌种的方法。 7、识别食用菌主要病虫害
8、学会掌握平菇、金针菇(或其他季节性食用菌)等栽培技术 6、学会1-3种珍稀和药用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7、初步掌握菇类盐渍的基本方法。
8、了解简单的食用菌深加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