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政治成长历程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政治文明史的主线。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国际社会从无序走向一定程度的有序;从中国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古代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由专制制度国家向民主国家过渡。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 形成一个观念: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在于古代的希腊、罗马。无论是古希腊的民主制,还是古罗马的共和制与元首制;无论是他们创造的法律制度,还是哲人们的政治智慧,都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
3. 注重三个知识点:一是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三是古罗马的法律。
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导入新课】希腊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之于欧洲更是如此,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而爱琴文明则是希腊文明的开端。史家有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希腊的光荣历程。 【考试大纲】雅典民主政治
【课程标准】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复习指导】可结合必修Ⅲ第11课,选修Ⅰ第1课内容学习理解。 【知识梳理】
一、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地理:山地多、港湾多、岛屿多、平原少(“三多一少”)。 2、政治:
(1)希腊城邦政体:重叠的山峦和海岛的分割导致希腊半岛邦国林立、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2)民主传统:前八世纪贵族制代替了君主制,选举制代替了世袭制、任期制代替了终身制、集体领导代替了个人专制。 君主制 贵族制 任期制、选举制。 贵族垄断国家行政、司法职位。 民主制 一切平民都可以参加国家行政、司法。 表现 骄奢淫逸,暴虐无道 平等协商,集体领导,少数服从多数 平民在公民大会上充分享受民主。 职位 终身制、世袭制 结论 君主制是人治,贵族制则由人治向法治转化,但由贵族垄断官职。贵族制少数人掌握国家权利,民主制一切享有公民权的自由人掌握国家权利。 3、经济:工商业发达。人多地少,但有大海优势,希腊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航海业和海军发达,海外殖民活动活跃。
4、文化:人文精神萌芽。海外贸易和海外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希腊城邦文化繁荣,重视公民教育。
5、对外条件:海外贸易和对外殖民扩张。 6、人为因素:梭伦等改革推动。 二、古希腊城邦制度
1、城邦的兴起:公元前8至前6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2、古希腊城邦政体
(1)形成条件:地理环境 ①特点:“三多一少”。
②影响:政治上:导致小寡民的城邦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形成; 经济上:农业不发达,航海业发达,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占主导地位,为其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文化上:具有包容性,适于吸收东方文化,为创造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各国情况不同,政治特色也不同,形成古希腊多元政治的特色。
(2)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 (3)政体形式: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为流行。
(4)意义: ①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②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经验。
【总结】古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两种基本类型?归纳形成不同类型的因素。 类型:民主、专制。因素: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 【知识拓展】 差异 原政治 因 经济 文化 地形 政治特点 发展趋势 古代中国(大河文明) 中央集权制度 宗法制 小农经济 儒家、法家思想 平原广大 皇位世袭,皇帝独裁,皇权至上 趋向专制 古希腊(海洋文明) 民主政治制度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工商业发达 重视人的价值 多山、多岛、多港湾、少平原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趋向民主 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臻于极盛 轮流坐庄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作积极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用 消极 极易产生暴政、腐败,阻碍人类自由发展和社会进步 认识 政治文明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不同政治文明由各自国情决定;要尊重和包容不同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 雅典民主政治 城邦政体、小国寡民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公民大会 中国君主专制 大一统帝国 君主独裁和家族世袭 君主 创造出一套独持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中的郡县制度、三省六部制度、行省制度等,值得我们继【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区别】 项目 政治基础 基本特点 决策机构或人 希腊民主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政治文明贡献 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任期制、议会制、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承发扬 突出作用 极大地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成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权力集中,对广大国土实施了强有力的管理 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导入新课】历史上的奥运会起源于希腊,奥运会的举办离不开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因为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民主的盛会。而民主政体的发源地就在古希腊的两个最大城邦之一——雅典。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考试大纲】雅典民主政治
【课程标准】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复习指导】可结合必修Ⅲ第11课,选修Ⅰ第1课内容学习理解。 【知识梳理】
一、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1、地理:山地多、港湾多、岛屿多、平原少(“三多一少”)。 2、政治:
(1)小国寡民、长期独立自治。
(2)民主传统:前八世纪贵族制代替了君主制,为政体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 3、经济:希腊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
4、文化:海外贸易和海外扩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希腊城邦文化繁荣。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 1、建立过程:
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民主制;前443年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制,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2、基本特征: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3、主要表现: 机构 性质 职能 公民大会 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五百人议事会 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最重要的责任是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 民众法庭 日常的司法机关 其他机构 最高的权力机关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行政和军终审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 事机关 成员、产生方式 合法公民 30岁以上的公民,抽签选举 30岁以上,无公共债务和犯罪前科的公民;抽签选举 原则:最大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权利、原则 参与权、知情权、 发言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其他:公民自由与权利、公民大会辩论章法、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陶片放逐法等。 5、积极意义:
①伟大创举——为人类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
贵经验。
②巨大效率——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和修正错误。激发了公民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
③廉洁行政——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民服务。群众监督减少以权谋私。
④文化成就——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创设了思想开放自由的社会条件,推动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辉煌的成就,产生了灿若群星的文化巨匠。
⑤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 6、消极方面:
①代表性——民主范围狭隘(与现代民主最大的不同),真正享受到民主的毕竟是少数,而且还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②男权主导——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
③暴力机器——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是维护本邦统治的工具;雅典实行民主的根本目的是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在城邦激烈竞争中,防范外敌,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④无政府主义——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误用、民主的泛滥。
⑤其它:体制运行弊端;私法残缺;公私比例失调;没有完整的成文法典;司法与行政未彻底分离;公民参政耗时费力。 【历史概念】
民主: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自由民:奴隶社会中除奴隶以外的居民的通称。包括奴隶主、高利贷者、大商人、独立经营的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人等。自由民的根本特征是享有公民权和财产权。自由民可区分为上层和下层,即贵族和平民两部分。奴隶主、高利贷者、宗教祭司等,构成自由民的上层即贵族。他们不仅拥有大量地产和其他财产,而且享受各种政治特权。他们不仅残酷剥削和压迫奴隶,而且也压迫和剥削各种小生产者和小商人,他们是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自由民中一切不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居民构成自由民的下层即平民,主要包括个体经营的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人等。
私法:相对于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规范私权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导入新课】古代一位诗人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如果说希腊的光荣体现在其城邦民主制度的话,那么古代罗马的伟大又体现在何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考试大纲】罗马法
【课程标准】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复习指导】可结合必修Ⅰ第8、9、10课内容学习理解。 【知识梳理】
一、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般了解) 1、君主制(前6世纪末之前):君主专制。特点:世袭、终身。 2、贵族共和制(前6世纪末):执政官、元老院(行政机构)、公民大会、平民保民官;原则:协商、选举和任期。
3、元首制(前27年):屋大维实行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实质)。 4、君主制(3世纪):戴克里先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二、罗马法的概念阐释
罗马法是指自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的一千多年中,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它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体系完备的过程,它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广义的罗马法是制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
万民法,狭义的罗马法仅指罗马公民法,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还渗透着自然法思想,自然界的很多法则,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都体现在法律中。(人教版)
三、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形成原因:经济基础作用;政治斗争的作用;法学家的贡献。) 1、形成(表现形式):习惯法(未成文法)——成文法(前452—前450年)《十二铜表法》。
①原因: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习惯法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②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贵族利益。③评价:积极: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成为罗马法的渊源,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维护贵族利益同时也是平民的胜利。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法律程序,涉及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不够完善。
2、发展(适用范围):罗马共和国时期(前509年~前27年):公民法,《十二铜表法》、《阿奎里亚法》(目的:弥补《十二铜表法》财产侵害规定的不足,标志着现代民事侵权法的开端);罗马帝国时期(前27年—395年):万民法,《卡拉卡拉敕令》、《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背景:疆域广阔、民族纠纷;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历代法律内容驳杂,使用不便。目的:维护帝国统治。
前者适用于罗马公民,后者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的各民族与外邦自由民,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高峰(法理思想):自然法。
自然法是指罗马法的法理思想,它所提倡的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是至高无上的等思想,是罗马法的精华部分,具有超越时空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4、完善(体系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①内容:《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统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或查士丁尼法典。
②特点:内容丰富,应用性强。
③评价:标志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是世界史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5、实质:保障和维护罗马奴隶主的地位和统治的工具。
6、总体特点:倡导自然法理念、重视程序、维护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系完备,适用性和实用性、阶段性(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
四、罗马法的影响
1、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稳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有利于其大肆扩张。
2、深远影响:①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②为西欧大多数封建国家采用。③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局限:维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统治;存在性别不平等;平民地位低,无法参政;国家权力来源、分配、监督无具体规定。
五、法律的基本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历史概念】
公法:包括宗教、国家机构的相关规定。私法:涉及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内容。
【知识拓展】 时间 背景 宗旨 内容 地位 联系 相同点 特点 《十二铜表法》 共和国时期 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 维护贵族利益 对习惯法的汇编 第一部成文法,罗马法的开端 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都是罗马法的组成部分;都为巩固奴隶主统治;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2)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公民法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3)从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民法大全》 帝国时期 为巩固帝国统治 协调帝国内各种关系 大量法律文献的汇编 罗马法的完备,对后世影响深远
【单元知能整合】
【知识框架】
【时空线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