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在临河回校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7 2:44: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王文忠校长在临河回校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临河回校童心飞扬、群英荟萃、蓬荜生辉。首先,我代表学校感谢各位来宾多年来对临河回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正是因为一股股正能量的汇入,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才推动临河回校的发展迈入平稳的快车道。 近年来,在回校坚实的发展基础上,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民族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下,在广大家长朋友和校友们的配合下,学校领导班子紧紧抓住“五大工程”的建设,使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良性发展。整体推进借首届“回校发展论坛”研讨之际,向各位做简要的汇报。

一、五大工程: (一)管理优化工程

临河回校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重点打造的回族教育基地,承载着回族青少年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主旋律。也是临河区传播民族团结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近年来在少数民族团结与稳定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青少年。2012年9月,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认真分析了学校状况和教育形势,在没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归纳出“五位一体”精细化管理模式,即幼儿园、小学部、初中部、住宿部、民族团结教育五位一体分别由一位校级领导负责,各组成部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渗透,相对融通,权责分明相互促进,在党支部和校委会的统一引领下,各部门比、学、赶、超、帮,既个性发展又共性协作,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学校抓住九年一贯制的特点,注重各学段学生的“适度和衔接”,丰富和创新幼儿教育,为小学部培养优质生源,改革和优化小学教育,为初中部输送“优秀”生源,在此过程中,各部门相互帮扶,相得益彰,形成良性的教育新态。同时,为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和选拔优秀回族教师任中层干部,吴红彦老师任幼儿园保育主任,马冬燕老师任初中部政教主任兼学校办公室副主任。 (三)文化建设工程

学校的内涵发展需要有厚实的文化为支撑。近年以来,我们确立了“上善若水、回归自然”的学校文化和“和谐畅达”的校园文化。“上善若水”是指个人修为,回校的老师敬业勤奋,近年来,由于师资紧缺,很多老师都是在岗位上退休,如刘爱兰、邱晓云、石凤莲老师,还有的退休了也要继续反聘,如黄凤英老师,即将退休的李秀霞老师,有的老师就在岗位上因病辞世,王二套老师;还有很多老师因岗位缺人手,常常一个你工作,甚至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如在回校奉献29年的张美兰校长,王瑾老师等等,非常感人,因此我们提炼为“上善若水”的文化精神。“回归自然”是指教育的理念,“回”是指回校,同时也是指“回归”,就是讲我们的教育要尊重规律,尊重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然发展,顺势成长。把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教育教学工作重点,精细管理,规范办学,以文育人,适时改进,大力提倡和鼓励回、汉及其他民族多种文化在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融洽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既符合家长、学生的希望,也符合时代精神。

全校上下坚持“成长学生、成就老师、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促进团结教育,培养民族英才”的办学目标,适时转变教学观念,立德树人,真抓实干,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善导的师资队伍,造就了一个自主、勤奋、乐学、善思的学生群体。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党员和教师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党性和党风教育,工作作风得到转变,服务意识得到提升,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优良师风。

为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设立十个专题文化区:56个民族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系列、奥斯匹克运动系列、《弟子规》长廊、幼儿经典故事系列、回校人才墙、廉政文化系列、回族文化系列,(包括制作回族名人展板、名人墙,“黄河、长江”沿途文化,“内蒙古”“巴彦淖尔”文化系列,创刊《河套回族文化》报,与此同时,宿舍区有住宿文化,餐厅有饮食文化,班级有班级文化,长廊有

墙报文化,考试提倡“诚信为人,用心考试,绝不作弊”的考试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相互交融的文化体系。 (三)人才引进工程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有了好的人才,才会有好的教育,真的教育。几年来,学校仔细分析每位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专业能力,认真剖析各部门工作环节工作特点和存在问题,及时更换和补充教师,争取让每位教师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为了优化教师队伍,及时引进优秀的专家型、科研型、技能型教师和人才,补课堂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的短板,使学校各项各类工作齐头并进、创新推进。聘用教师:黄凤英(临河区第一批名教师支教,今年68岁仍坚守在教学一线为回校遮风挡雨)、张有贵(书法课)、丁兆贵(校报编辑)、姬世会(体训教练)、蔡全旺(篮球教练)、赵凯(足球教练)、孔瑶(音乐教师)、国清(幼儿园男教师)、敖春丽(小学课改顾问)、温龙(住宿部政治教导员)、叶红梅(伙房面包师,改善早餐)。这11位老师的聘用,使学校聘用人员增加到53人,也使学校外聘教师的支出每年增加近20万元。但他们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分别点评)。这几年,学校硬件建设主要是向上级争取,如120台电脑,再就是通过“民族教育基金会”四处化缘,如联通75万元为学校中小学安装44套最新触屏电子白板,优化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回族企业家马虎先生赞助60套课桌凳,向四小、五中要了300余套退下来的课桌凳,我们以每套20元的维修费投入,让八成新的桌凳再走进我们的教室。我们把有限的公用经费主要投入师资队伍建设中。 (四)教师培训工程

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好坏。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的学习状态和能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大量引进优秀教师,向教育局申请调入紧缺教师的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学校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教师培训工作,特别关注和关怀四类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一是骨干教师,二是老教师,三是4聘用教师,四是青年教师。根据不同类别教师的心理特点和基础情况,通过专题讲座、慰问等形式,影响和激励教师的工作创造性、主动性和幸福感。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走出去”培训的教师:今年前三个月(1)幼儿园教师贾芳、陈慧琴去东胜学习(2)小学部派于奉灵等四位老师去杭州参加“千人万课”学习(3)初中部

8名教师去昌乐学习(4)4名教师去呼市学习信息技术。(5)中小学选派教师分批次到杭后“语文主题实验”学习培训。(6)班主任、幼儿园老师分别参加市区两级统一组织的专项培训。“请进来”培训讲座:先后诚邀孟保和、杨美凤、王利(内师大教授)包中平(河大心理学)、宁致明(铁中)、任立文(电教站)肖永胜(五原五中)等专家来校。全校教师虚心请教、真心施教、边学边教,形成时时学、刻刻用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协会,建立微信平台,让青年教师在互帮互学中尽快提高业务能力;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教师赛课,处处体现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伍) 课程改进工程

推进课程改革是新时期学校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于回校也是一样的。在生源爆满,教学质量稳居中上等水平的情况下,学校的突破点是管理创新,二是师资队伍建设,第三点,最主要一点是课程改革。我们转变以往集中优势生源抓满分生的思路,改为“培优”和普惠互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补,考试科目和艺术课互补,完善校本教研和拓展社会实践互补的“四个互补”课程改进方案(分别解说)。

幼儿园:大力推进区域活动教学改革,丰富和创新课程内容和方式。提出“一师一精品”的课程建设思路,即一位幼儿教师打造一次精品系列课程。积极引进男教师工作室,开设幼儿足球课、幼儿合唱团,根据回族学校的特点,设立回族文化习俗课、各民族服饰、饮食制作课,幼儿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即了解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加强幼儿的社会实践学习,通过“每日跟着跑”,幼儿趣味运动会、逛超市实践课、秋季游园实践课等活动,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开心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小学部:让阅读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设立读书节,读书日,读书角,评选读书名星,阅读专家,使教室的每一处,师生的每一个言行,处处散发出“书香”味。在课堂教学上,大力推行“语文主题阅读”“数学小卷”“音体美模仿家“等模式,整合课程资源,融通学科壁垒,让学生在本为一体、略有不同的“大学科”理念下,学会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学会学了能用、学了想用、学了会用的能力。

初中部:大力更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积极推进“三案六步”教学模式,精细设计教学过程和课堂容度,使“三案六步”法得心应手,效率频增,课

搜索更多关于: 在临河回校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的文档
在临河回校发展论坛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uqvg4sv1p8uhsn07rq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