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同。 17.下图是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的微观模拟图:
(1)在图B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 (2)A是化合物,你判断的微观依据是_____; (3)结合该图示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_____。
解析:(1)
(2)由同种分子构成,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每两个氢原子构成(结合成或组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碳原子聚集(构或结合成或组合成)成单质碳 【解析】
试题分析:(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故补充的图形见上图
(2) 从微观角度来看,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A是化合物,原因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3)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从微观角度解释由B到C变化的实质是:每两个氢原子构成(结合成或组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碳原子聚集(构或结合成或组合成)成单质碳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变化的实质
18.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一种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有害。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体有中等毒性的物质,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你认为“吊白块”加热时发生反应的类型是_____反应;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它属于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甲醛的物理性质有_____。
解析:分解 有机化合物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解析】 【详解】
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吊白块”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故答案为:分解;
有机物是指含量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符合有机物的
定义,故答案为:有机物;
(3)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甲醛的毒性是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故答案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19.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_____。
(2)做电解水实验时常加少量NaOH以增强导电性。电解过程中NaOH不发生反应。则电解后溶液的pH_____(填“增大”、“减小”或者“不变”)。
(3)农作物生长需要适量施用化肥,下列关于化肥及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C 氮肥能促进茎叶生长,使叶色浓绿
D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解析: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增大 C 【解析】 【分析】
(1)根据酸具有通性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3)根据化肥的分类、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化肥的作用以及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
(1)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氢离子;故填:两种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2)做电解水实验时常加少量NaOH以增强导电性。电解过程中NaOH不发生反应。随着水的减少,溶液的碱性增强,则电解后溶液的pH变大;故填:增大;
(3)A.(NH4)2SO4中只含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B.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主要有氮、磷和钾三种,还有其他元素,故错误; C.氮肥能促进茎叶生长,使叶色浓绿,故正确;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会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酸具有通性的原理、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化肥的用途与性质等,难度不大。 20.欢迎进入化学“魔法世界”。
(1)“点石成金”:现代工艺可将石墨加工成金刚石,此过程发生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点石为纸”:“石头纸”主要成分约为1/3塑料和树脂、2/3石灰石,制作成本低。 ①“石头纸”属于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②鉴别“石头纸”与“普通纸”的方法之一是:取样,点燃两种纸张,边熔化边燃烧并放出特殊气味的是______。
③你认为“石头纸”没有被广泛推广使用的原因是______(写一点)。
(3)某同学模仿2019春晚的魔术节目——“魔壶”,也设计一个“化学魔壶”(如图):壶内盛有的药品和茶杯内壁预先涂有某种无色液体如下表所示。
“魔壶”盛有药品 ① 氢氧化钠溶液 茶杯内壁涂有的液体 碳酸钠溶液 ② 茶杯中形成的“饮料” “雪碧” “红葡萄酒” 请解秘物质:①______;②______。
解析:化学变化复合材料石头纸不可再生(或不可降解、不环保等合理即可)稀硫酸(合理均可)酚酞溶液 【解析】 【详解】
(1)石墨加工成金刚石,金刚石与石墨是不同的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①“石头纸”主要成分约为1/3塑料和树脂、2/3石灰石,“石头纸”属于复合材料;
②塑料和树脂燃烧时产生特殊气味,普通纸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鉴别“石头纸”与“普通纸”的方法之一是:取样,点燃两种纸张,边熔化、边燃烧并放出特殊气味的是石头纸;
③“石头纸”没有被广泛推广使用的原因是不可再生(或不可降解、不环保等合理即可);
(3)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所得无色透明溶液中存在二氧化碳,形成类似于雪碧的液体;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与氢氧化钠混合形成类似于红葡萄酒液体。因此: “魔壶”盛有药品 ①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三、推断题
茶杯内壁涂有的液体 碳酸钠溶液 ②酚酞溶液 茶杯中形成的“饮料” “雪碧” “红葡萄酒” 21.已知甲、乙、丙、丁分别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种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B、C、D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略)。其中乙是应用最广的金属,丙是蓝色溶液,丁中含有钠离子,B是气体,D是不溶性碱。
(1)写出乙的化学式_____;
(2)若C是一种盐,则其溶液的颜色为_____;
(3)甲所属的物质类型为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若丙由三种元素组成,试写出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解析:Fe 浅绿色 酸 CuSO4+2NaOH=Cu(OH)2↓+Na2SO4 【解析】 【分析】
乙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所以乙是铁;丙是蓝色溶液,所以丙中含有铜离子,可以是硫酸铜;丁中含有钠离子,能与丙(硫酸铜)反应生成D, D是不溶性碱,所以D是氢氧化铜,丁是氢氧化钠;乙(铁)和甲反应会生成气体B,所以甲是酸,可以是盐酸,B是氢气。 【详解】
(1)由分析可知,乙为铁,其化学式是Fe,故填Fe;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C是一种盐,则C为硫酸亚铁,其溶液的颜色为浅绿色,故填浅绿色。
(3)由分析可知,甲可以是盐酸,其所属的物质类型为酸,故填酸。
(4)若丙由三种元素组成,丙与丁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四、实验题
2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实验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要制备并收集氢气,所选装置的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