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20:36: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子健康成长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但还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深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

学校教育缺位,缺少人文关怀

大多数学校注重升学率,这迫使老师为提高升学率,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其心理需求。 2、

学校有心无力

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教育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三)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这也随之导致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大。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层面

1、改善家庭环境,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联系

家长应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认识到孩子

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心和鼓励。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经常和孩子沟通的重要性,从而及时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情感以及各个方面的需要,包括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很多时候,孩子的需要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单纯地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足够了,因此会经常给孩子买很多东西或给他们足够的金钱。殊不知过度的 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因此,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

2、慎重选择抚养人,转变教养方式

对于隔代抚养的家庭而言,父母应慎重选择抚养人,不宜将孩子交由溺爱型和专制型的祖辈抚养,否则对孩子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而应选择民主性的教养方式,并多关心孩子的精神需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3、父母尽可能留在孩子身边

任何的关心都抵不过父母给孩子的爱,父母不要错误的认为,外出务工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其实最大的财富是对孩子的陪伴。 (二)学校层面

1、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素质教育

对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教育的作用会大于其他一般儿童。要特别重视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从感情上拉近与留守学生的距离,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前提。留守儿童是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研究发现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留守儿童发现、克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提高其心理素质。

2.学校要努力做好德育工作

(1)树立智育与德育并举的教育理念;(2)重视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3)开设心理咨询平台,组织各种校内外活动。 (三)政府及社会层面 1、政府加大政策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学校作用,发展寄宿制教育,开展心理辅导课;组织自治教育,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应在各年级设置农村留守儿童自治班;正确引导家长,改善家庭教育!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7]。政府应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孩子父母在家乡工作,留在孩子身边。多一份人文的关怀,让孩子健康成长! 2、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关注力度

政府要加大学校的师资配备,让学校有更多的教师和时间投入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工作当中去;联合社会力量完善留守儿童

帮扶机制,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让全社会都来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3、扩大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

建立农村社区与留守家庭的互动机制,首先要在社区建立“留守儿童服务站”。主要职责是帮助留守家庭教育、管理留守孩子。这种服务站由社区和留守家庭共同出资建立,聘请社区里有爱心、热心的人来统一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8]让留守儿童所生活的社区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优势在于社区成员和留守儿童之间有着共同的生活环境,便于他们的沟通,便于社区成员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需要,便于社区成员共同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

总结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的,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对留守儿童的品质、人格情操的形成产生功不可没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其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专家学者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昆 丁海燕 孟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殷晓旺 李江华 肖湘玲.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教育学术月刊;

[3]陈广云.解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J).华章,2009,(2):125;

[4]陆春燕 张威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5]王东宇 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2):477~479;

[6]张德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现代教育论丛;

[7]姚桂雪.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8]李万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对策,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uzgs3b7go85bn78adiz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