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 3) 个体主观能动性 4) 学校教育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原因: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13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助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六)教育制度
1西方发达国家学制的纵向发展趋势
1.双轨制:19世纪欧洲。一轨面向资产阶级子女,另一轨面向劳动人民子女。
2.单轨制:美国。 3.分支制:前苏联。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1、旧中国的学制
(1)1902年,颁布未执行“壬寅学制”。 (2)1903年,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校; (4)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规定的六三三学制沿用到全国建放初期;
该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
14
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
(1)1951年,新中国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幼(3-7)--初(7-12)--中(12-18)--高(18-23)
(2)19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五二二制”、“五三二制” (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3、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我国当前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15
2010年6月2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020年)》,21世纪第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3义务教育
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的特点:
1.强制性。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
2.普及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
3.免费性。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免收学费.收取杂费是义务教育一个阶段性现象.国务院已经明确要在两年内全部免除杂费。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