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的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通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比较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放手让学生人人参与,自己总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熟练地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不怕困难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人人参与,自己总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熟练地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教学活动: (一)基本练习。 1、直接说出得数。
3/4×12 5/7+2/7 2/3×1/3 60×1/12 7/8-3/4 1/10×1/4 2/9×6/5 5/6×0×14 2、计算(完成后反馈订正)
5/21×4/15 5/9+1/6 0.8×2.4
2.52÷2.1 11/12-3/8 8/15×5/6×4/9 3、指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 (1)读了一本书的2/7。 (2)甲数等于乙数的1/3。
(3)桃树比梨树的1/2少10棵。 4、看图编应用题。 (1) 一条路 100×3/5
(2) 爸爸: 小明
36×1/3
(二)课堂作业设计。
1、六一班同学选正副班长。全班共48人,
17
选张明的占全班人数的2/3,选李军的占1/2,选赵红的占3/4。 姓名 张明 李军 赵红
(2)根据得数,( )当班长,( )当副班长。 2、独立解答应用题。 教材练习四第12题。 3、讨论:谁说得对?
第14题。小华和小新谁说得对? (三)思维训练。
1、六年级三个班学生参加栽树。一班栽39棵,二班栽的是一班的2/3,三班栽的比二班的2倍少5棵。三班栽了多少棵?
39×2/3×2-5
=26×2-5 =52-5 =47(棵)
2、球从高处自由落下,每次接触地面后弹起的高度是前次下落高度的2/5。如果球从35米高处落下,那么第二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第三次呢?
35×2/5×2/5
=14×2/5 =28/5(米) 3、练习四后的思考题。
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所得票数 2/3 1/2 3/4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