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赵艳杰,吕晓.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2] 李子建,杨晓萍,柴赛飞,颜明仁.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23):31.
[3] 杨晓萍,李子建,陈楷红,崔晶盈.幼儿园与小学语文课程衔接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9):42-44.
[4] 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张力:基于幼小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7,(Z1). [5] 周希冰.试论数学教育中的幼小衔接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7,(4):41-43. [6] 李志弘,天津市区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科学教育衔接的现状与反思[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 张俊.近十年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研究综述[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8):4.
[8] 达加.特技教师余玉茹谈入学准备[J].早期教育,1995,(6):8.
[9] 郑立华.家长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中的作用[J].教育评论,2007,(3):131. [10] 郭丽亚,哀凤芝.试谈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67-68.
[11] 刘红颖.学前教育应为小学教育做好准备[J].人民教育,1994,(4):46. [12] 陈娟,王丹杰.搞好幼小衔接,提高幼小教育整体改革效应[J].学前教育研究,1995,(5): 28-29.
[13] 江玲,袁百灵.儿童观的结构与幼小衔接[J].学前教育研究,1996,(4):4-6. [14] 陈帼眉.关于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J].早期教育,1998,(1):32-33. [15] 马以念,谢秀莲,王冬兰.农村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1999,(1):17-19.
[16] 韦小冰等.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性适应[J].幼儿教育,2003,(7-8):10-11. [17] 庞威,赵月娥.我国幼小衔接现状透析[J].教育研究,2008,(5). [18] 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J].幼儿教育,2002,(9).
[19] 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20] 朱征平等.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研讨[J].幼儿教育,1999,(5). [21] 赵艳杰,吕晓.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8,(2). [22] 徐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J].2004,(6):6-7.
[23] 苏军.帮助小学新生适应学习生活[N].文汇报,2000-9-1(5).
[24] 黄丽清.解决幼儿入学社会性适应问题浅谈[J].教育评论,2001,(1):95. [25] 陈晓萍.让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1999,(7-8):50. [26] 胡瑶.幼小衔接需要家长的配合[J].早期教育,2000,(9):10.
[27] 朱毓琴.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幼小衔接的着眼点[J].学前教育研究,1995,(3):41. [28] 谢广田.幼小衔接:突变.减坡[J].幼儿教育, 2003,(2):27.
[29] 沙燕.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冷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 [30] 胡德维.不该忽略的游戏[J].上海教育科研,2004,(4):79.
6 / 8
指导教师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意见:
签 名:
年 月 日
7 / 8
8 /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