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0 4:36: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从胎儿的保护看:

?胎儿受到了绝对的保护,使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降低到了最小程度, ?2)从胎儿的营养来看:胎儿可以从母体获得足够的营养。

?3)从胎儿发育所要的条件来看:胎儿可获得恒定的发育温度,有足够的氧气和水分来源,可即时排出代谢废物。

?4)从抚育后代的方式来看:乳汁能对多种疾病起免疫作用,幼仔可以不依赖环境提供营养物质。 ?总之,胎生哺乳进一步完善了陆生动物在陆上的繁殖能力,能在多种的环境条件下繁殖后代,使后代的成活率大为提高,为哺乳动物在地球上全面发展提供了保证,也是哺乳动物在生存竞争中优于其他动物。 38、试述哺乳纲各亚纲的主要特征。哺乳纲分几个目?

一、原兽亚纲(Prototheria): 哺乳类最原始类群,介于爬行类和哺乳类之间。

1、似爬行类特征:1)卵生;2)乳腺为特化的汗腺,无乳头;3)肩带具乌喙骨;前乌喙骨和间锁骨

似爬行动物。4)有泄殖腔,故名单孔类;5)大脑无胼胝体,皮层不发达;6)成体无齿。

2、具哺乳类的特征:1)被毛、恒温;2)母乳育仔;3)体腔有横膈;4)下颌由单一齿骨组成。

全球仅1目(单孔目),仅分布于澳洲。

二、后兽亚纲(Metatheria)(又称有袋亚纲)

介于原兽亚纲和真兽亚纲之间。

1、胎生2、有育儿袋,内有乳腺和乳头。3、泄殖腔退化;4、肩带具有哺乳类的特征;5、具异型齿;6、大脑皮层不发达,不具胼胝体;7、恒温;8、被兽毛;9、体腔有横膈;10、下颌仅有单一齿骨;11、母乳育仔。12、仅具左体动脉。

全球仅1目,为有袋目,仅分布于澳洲及其附近的岛屿上,少数分布在南美洲和中美洲。

39、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分类。

40、名词解释:

脊索:来源于原肠背壁。脊索细胞富含液泡,外有脊索鞘。脊索鞘内外两层,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脊椎:脊椎动物背部的主要支架。由多个椎骨组成,中间有椎管,内有脊椎。 无头类:头索动物亚门头部不显,称无头类。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形成明显的头部,称有头类。 无颌类:圆口纲无颌,故又叫无颌类。

有颌类:鱼纲以及更高级的四足类都出现有颌,合称有颌类。

无羊膜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出现羊膜的动物,即除了爬行类鸟类与哺乳类的其他脊椎动物 羊膜类: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在胚体发育过程中有羊膜,所以叫羊膜类。

尾索动物: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尾部有脊索及神经管. 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

开管式血液循环: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各部分,后汇入血窦,由静脉回到心耳。由于血液不是总

在血管内流动故称为开管式循环。

闭管式血液循环: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各微血管、组织间隙,然后汇集到静脉回到心房。过程中

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

动脉:所含的血液从心脏流出到其他部位的血管 静脉:所含的血液是从身体其他部位流回心脏的血管。

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摺而成。 逆行变态: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结构,使身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圆口动物:圆口纲又称无颌类,是无成对偶肢的和上下颌的低等脊索动物。

前肾:位于身体的前端,脊椎动物在胚胎期间都有前肾出现,但是只有在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中前肾才有

作用。

中肾:位于前肾后方,是鱼类和两栖类成体的排泄器官。

后肾:是羊膜动物成体的排泄器官,位于体腔的后部,外形因动物的种类而异。肾小体和连接它的排泄小

管共同组成一个泌尿基本结构,称为肾单位。

软骨性硬骨:骨片形成中要经过软骨阶段 膜性硬骨:骨片形成中不经过软骨阶段

盾鳞:软骨鱼特有,平铺于体表互成对角线排列使流经表面的水流流态平顺,涡旋减少,。有菱形基板和附

生在基板上的鳞棘组成。

硬鳞:存在于某些硬骨鱼的硬鳞鱼类,来源于真皮层,鳞质坚硬,成行排列而不呈覆瓦状。

骨鳞:鱼鳞中最常见一种,真皮层的产物,见于硬骨鱼类,骨鳞柔软扁薄,富有弹性,表面分为基区(前

区)、顶区(后区)、上恻区和下侧区。前后相邻的鳞片作覆瓦状排列于表皮下。

开鳔类:管鳔类,鳔与食管之间有相通的鳔管。 闭鳔类:无鳔与食管之间直接相通的鳔管。

鳍式: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侧线:是鱼类特有的感觉器官。侧线管内有感觉细胞以无数小管穿过鳞片与外界相通

韦伯氏器:鳔与内耳之间依靠三角骨(又名槌骨)、间插骨(砧骨)和舟骨(又名蹬骨)构成了韦伯氏器,

具有特殊的感觉功能。

原脑皮:大脑半球在顶部发生零星的神经细胞,机能与嗅觉有关,称作原脑皮。 坚头类:

次生腭: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的腭突、腭骨等的突起空同合成雏形的次生腭。

肩带:是连接上肢骨和脊柱的骨骼。两栖类由:由上肩胛骨、肩胛骨、锁骨、乌喙骨和上乌喙骨组成;爬

行类由:乌喙骨、前乌喙骨、肩胛骨、上肩胛骨、锁骨、间锁骨(上胸骨)组成。

腰带:是连接下肢骨和脊柱的骨骼。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骨组成。

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爬行动物的牙齿按着生位置不同分类,分别见于飞蜥、沙蜥;多数蜥蜴和蛇;

鳄类。

寰椎:鸟类第一枚颈椎,呈环状 枢椎:鸟类第二枚颈椎

不完全的双循环:动静脉血未完全分开,心脏有二心房二心室。心室不严格区分多氧血和缺氧血。 完全的双循环:动静脉血液完全分开。心脏分化为二心房二心室。多氧血和缺氧血不再在心脏内相混。左

心房和左心室内完全是多氧血;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完全是缺氧血。

双重呼吸:鸟类无论吸气或呼气时都有新鲜空气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在吸气和呼气时,肺内均进行气体交

换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双重调节: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角膜肌能改变水晶体的屈度。因而鸟类眼不仅

能改变水晶体的形状以及水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

气囊:气囊是中气管及次级支气管末端相连的膨大的薄膜,它们伸到肺以外,分布于内脏器管间。气囊壁

薄,本身没有气体交换作用,鸟类气囊有9个

留鸟:终生留居杂出生地(繁殖区)。

候鸟:在春秋两季沿固定路线往来于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

早成雏:于孵出时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张开,腿脚有力,绒羽干后可觅食。 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亲鸟饲喂。 龙骨突:胸骨中线处具高耸的龙骨突起。 尿酸:爬行、鸟类 尿素:两栖、哺乳

原尿:刚刚渗透入肾球囊内的尿

终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无机盐及葡萄糖等以后的尿液

肾单位:肾单位是泌尿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肾小体(又称肾小球):是一个弯曲盘绕成球形的毛细管网,血液由较粗的入球小动脉流入,经血

管球后,又汇集成一条较细的出球小动脉。

肾小管:肾小管:肾球囊是肾小管的起始部,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双层壁结构,中腔有空隙。作用:可将血

液中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外,其它物质都能过滤到囊腔内,形成原尿。

新脑皮层:爬行类大脑有了灰质构成的大脑皮层,即新脑皮层,但仍处于萌芽状态,哺乳类新脑皮层大大发

展,因而将原脑皮推挤到侧脑室中成为海马。

纹状体:鸟类大脑顶壁很薄但底部十分发达,称为纹状体。

胎盘:胎盘是由胎儿的绒毛膜、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结构,是胎儿和母体联系的纽带,

担负着胎儿的营养、呼吸、排泄等功能。

植物性神经系统:专门支配和调节内脏平滑肌,心脏肌,内分泌腺,血管扩张和收缩等活动的神经,与内脏器官

的生理活动,新陈代谢有密切关系.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分泌物由腺细胞直接渗透进血液或淋巴,随血液循环流到全身,这些没有导道

的腺体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分泌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叫作激素。

封闭式骨盆:哺乳动物的左右耻骨和坐骨愈合为坐耻骨,形成封闭式骨盆。 开放式骨盘:髂骨、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处不愈合,构成开放式骨盆。 膈肌:哺乳动物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膈膜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哺乳类的呼吸动作是依靠胸腔的扩大与缩小,胸腔为哺乳动物所特有。胸腔的扩大与缩小,借横膜隔与腹腔分隔,横膈膜的运动可改变胸腔容积,称为腹式呼吸。加上肋骨的升降来扩大或缩小胸腔容积,为胸式呼吸,完成哺乳类的呼气和吸气。

搜索更多关于: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分析 的文档
脊椎动物学复习题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vjrm3zdeu9kcek7hm3l8mqar1ru5x013b5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