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已知函数f(x)=﹣,(x∈R),其中m>0
(Ⅰ)当m=2时,求曲线y=f(x)在点(3,f(3))处的切线的方程; (Ⅱ)若f(x)在(
)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求m的取值范围
(Ⅲ)已知函数f(x)有三个互不相同的零点0,x1,x2且x1<x2,若对任意的x∈[x1,x2],f(x)>f(1)恒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
[选做题]请考生从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共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1)写出直线l的普通方程及圆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点P是直线l上的,求点P 的坐标,使P 到圆心C 的距离最小.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x﹣m|+|x|,m∈N*,存在实数x使f(x)<2成立. (Ⅰ)求实数m的值;
(Ⅱ)若α,β>1,f(α)+f(β)=2,求证:
+
≥.
,以原点为极点,x.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设集合A={1,3,5,7},B={x|2≤x≤5},则A∩B=( ) A.{1,3}
【考点】交集及其运算.
【分析】直接利用交集的运算法则化简求解即可. 【解答】解:集合A={1,3,5,7},B={x|2≤x≤5}, 则A∩B={3,5}. 故选:B.
2.复数i(3﹣i)的共轭复数是( ) A.1+3i
B.1﹣3i
C.﹣1+3i
D.﹣1﹣3i
B.{3,5}
C.{5,7}
D.{1,7}
【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分析】直接由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运算化简,则答案可求.
2
【解答】解:∵i(3﹣i)=3i﹣i=1+3i,
∴复数i(3﹣i)的共轭复数是1﹣3i. 故选:B.
3.已知向量=(1,2),=(a,﹣1),若⊥,则实数a的值为( ) A.﹣2
B.﹣
C.
D.2【考点】数量积
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分析】直接利用向量垂直数量积为0列式求得a值. 【解答】解:∵=(1,2),=(a,﹣1), ∴由⊥,得1×a+2×(﹣1)=0, 即a=2. 故选:D.
4.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l⊥m,m?α,则l⊥α C.若l∥α,m?α,则l∥m 【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分析】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A,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断.C: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判断.D:由线线的位置关系判断.B: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判断;综合可得答案.
【解答】解:A,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要垂直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才行,不正确; C:l∥α,m?α,则l∥m或两线异面,故不正确.
D: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可能平行,异面,相交,不正确.
B: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可知: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这个平面.故正确. 故选B
B.若l⊥α,l∥m,则m⊥α D.若l∥α,m∥α,则l∥m
5.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 A.y=
B.y=x2
C.y=x3
D.y=sinx
【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分析】分选项进行一一判断
A:y=在(﹣∞,0)和(0,+∞)上单调递减,故A错误;B:y=x2不是奇函数,故B
3
错误;C:y=x满足题意,故C正确;D:y=sinx不满足是增函数的要求,故不符合题意,
故D错误,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y=在(﹣∞,0)和(0,+∞)上单调递减,故A错误;
B:y=x2是偶函数,不是奇函数,故B错误;
C:y=x3满足奇函数,根据幂函数的性质可知,函数y=x3在R 上单调递增,故C正确; D:y=sinx是奇函数,但周期是2π,不满足是增函数的要求,故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6.要得到函数y=sin2x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2x﹣A.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
B.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的图象( ) 个单位长度C.向右平移
【考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 【分析】把函数y=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即可得到函数 y=sin2(x﹣
)=sin(2x
) 的图象,把平移过程逆过来可得结论.
个单位即可得到函数 y=sin2(x﹣
)=sin
【解答】解:把函数y=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2x﹣
) 的图象,
故要得到函数y=sin2x的函数图象,可将函数y=sin(2x﹣单位即可, 故选:B.
)的图象向左至少平移个
7.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等于( )
A.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
B. C. D.
【分析】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把可行域的面积化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求解.
【解答】解: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如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