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B )(3分) A.卖弄(nònɡ) 应和(hé) 稀疏(shū) 静默(mò) ....B.济南(jǐ) 伦敦(dūn) 发髻(jì) 宽敞(chǎnɡ) ....C.琐碎(suǒ) 猥鄙(wēi) 奢侈(duō) 窥伺(shì) ....D.轻飔(sī) 隽妙(jùn) 憩息(xī) 蹇劣(jiǎn) ....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C )(3分) A.鸟巢 缭亮 烘托 风筝 B.慈善 摇蓝 安适 镶嵌 C.叫嚣 引吭 譬如 岑寂 D.纤细 匾楁 浮宅 浩莾
3.依次填写在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①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______了,我们是被带入晶莹的天空中了。 ②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______叫嚣。 ③水藻真绿,把终年____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④人家屋顶上全______着一层薄烟。
A.沉醉 厉声 贮蓄 笼 B.陶醉 厉声 贮藏 笼 C.沉醉 高声 贮藏 罩 D.陶醉 高声 贮蓄 罩 4.下列标点符号用法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 D.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3分) A.老王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二十岁左右。 B.是否阅读,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C.中学生是培养健康情操的重要阶段。
D.同学们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并修改文中的错别字。
【解析】A项语意重复,去掉“大概”或“左右”;B项一面对两面,应去掉“是否”;C项搭配不当,将“中学生”改为“青少年时期”。
6.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________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
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B )(3分) A.《春》——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B.《济南的冬天》——巴金——《骆驼祥子》 C.《白鹅》——丰子恺——现代画家、文学家 D.《海燕》——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家 【解析】《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8.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如果你在车站候车室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在吸烟,你会怎么劝说他?(3分)
示例:老大爷,您好!为了大家的健康,请您到车站吸烟区吸烟,好吗?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13分)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③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④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⑤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9.根据课文内容补全文章空白处,并明确这三处依次突出了春天_新_、_美_、_力_的特点。(各用一个字填空)(3分)
10.“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中的“杨柳风”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分)
杨柳风,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意思是: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得寒冷,很温暖。
11. 第②段的画线句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句中的“斜”字用得好,因为:“斜”字表现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3分)
12.请说明“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的表达效果。(2分) 这句话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春雨滋润万物。
13.以上语段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春天的动人画面,请给第①②③段各加上一个小标题。(3分)
(1)春风图 (2)春雨图 (3)迎春图
(二)(16分)
春
①春天,弹着三弦唱着“杨柳叶子青啊哟”来了。
②风、雨、霜、电,甚至甜蜜的梦,缥缈的光,一高兴,都改姓了“春”,风风火火地忙活起来。
③春天的第一站是乡村。春风轻轻推开冰凌,给了一个吻。溪流乐了,叽叽咕咕,挤眉弄眼,一个笑窝接着一个笑窝。春雨用情细腻,麻麻酥酥地一阵细说,说得蚯蚓翻了个身,怎么也睡不着了,起身,春耕。蝴蝶姐姐还在寻梦,蒙在厚厚的被子里,打鼾。大嗓子春雷急了,上门就是大喊。这姐姐还没来得及睁眼,就摸那件花裙子了,三月三她还有舞会。
④孩子哪里还待得住,寻上一片春草绿地,翻跟头,打虎跳。春草看见了,孩子跑到沟壑,跟到沟壑,孩子跑到溪头,跟到溪头,然后田塍,然后墙角……孩子跑到哪里,草儿跟到哪里,天南地北,开起一个个杂货铺,绿的、黄的、香的、甜的,都是孩子能玩的,能吃的。
⑤村里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主家的只有阿婆和阿公。他们要带好“留守”孙子,还要下瓜秧,点豆种,将新抱进的猪崽喂好——年底要宰的“年猪”。春先帮忙将一丘一丘茶园做得像上了釉,再将大片大片的油菜都佩上金灿灿的铃铛,然后,把蔷薇做白了做香了,还把孩子最喜欢的茅针(茅草花的芽苞),东一支西一支地藏在茅叶堆里,让那些机灵鬼一个惊喜又一个惊喜地去发现。
⑥春在乡村像那千手观音,一千只手上上下下,忙个不停:吵闹的榆钱、自卑的地衣、不思进取的荆棘、满身是刺的毛毛藤、根本成不了调的虫鸣、只会打乱拳的孑孓,名声不好的,老犯错误的,全有照应。
⑦第二站,春到城镇。城镇大厦庄重,大道嘈杂,终年一副面孔。她擅长缤纷,可是这里已红红绿绿满街;她心怀和煦,可是这里有空调让其终年一个温度。太难为她了
⑧她撞进老巷深处,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礼数,掸去积聚一冬的寂寞。然后拉开粘在墙上半年的阴影,给那面手脚冰凉的阴墙披上阳光。小巷暖了,悄悄地,茶花上了阳台,吊兰坐到梳妆窗台,内秀的春卷也携着荠菜异香弥漫了整条巷子。
⑨城里的草木也像城里人一样机灵。她只是轻轻地呵了口气,就活泼上了。孩子你搀了我我搀了你,迎春花也你搀了我我搀了你;孩子喜欢唱“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迎春花不会,就把四个花瓣的小花缀了一身,围着孩子们高兴。
⑩城里人奔放,春知道。于是桃李、月季,等不上长起叶子就满枝放花了。樱花有些放不开手脚,搀了她在城里遛了一圈,不羞了,出入东风都着一身缤纷套装,悄悄地温馨着湖滨和园林。
14.文章细腻生动,写出了春来到乡村和城镇后带来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分)
15.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和朱自清《春》中的哪句话意境相似?(3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16.春天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可作者为什么说城镇“太难为”春了?(3分)
因为城镇的大街终年都是红红绿绿的,让春的“擅长缤纷”派不上用场;城镇一年四季的温度都由空调掌控,让春的“和煦”失去了展示的机会。
17.你怎样理解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冬天寒冷,老年人只能在屋子里寂寞地捱过冬天。而春用她的温暖去“尊重”老年人,把老年人从寂寞中解脱出来。
18.在这篇文章中,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有了自己的性格:春雨细腻、春雷大嗓子、榆钱吵闹、地衣自卑……这是什么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拟人手法。这种手法把文章中所写的各种事物人格化,使读者对春风、春雨、春雷、春草等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使榆钱、地衣、荆棘等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和深刻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7分) 黄蜂筑巢
到了霜降的时候,黄蜂陆续坠落阳台了。一只又一只,总是不断地出现,却又不会大批地同时死亡,有时候扫地,扫帚前面就蠕动着一两只。
秋日的阳光温厚无力地照耀着,像摊开四肢时缓缓输送的血脉。秋的日子将尽,前面似有一堵无力逾越的无形的墙,在秋风的驿马来往传送急件的时候,挡住了那些没有办好移民文件的小生命。
黄蜂的家族里,大部分没有办好移往冬天的手续。在阳台上,我听见一个细嗡嗡的声音说:生活着多么好啊。但是我们,只有一死了。
我听见了这声音,不忍把这只蜂扫进尘土和枯叶里,使用扫帚挑起它,轻轻放到窗台上,它像一个打秋千的小孩一样紧紧抓住扫帚尖,然后落在一片宁静的秋光里。
A.秋天的阳光罩住这个小小生命,仿佛舞台的灯光罩住一个即将谢幕的芭蕾舞演员。它的翅膀像裙子般垂落,透明地遮住它的小身躯,身躯在阳光下异样的鲜明美丽。
B.那样的金黄上印着那样的黑纹,仿佛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套色版面,那金黄应该是晚熟的金皇后玉米颗粒的黄,浸透了阳光的纯金之色,而那黑纹斑,却是无月之夜的浓黑。这两者套印在它的身上,就是夜与昼,生命与死亡,温柔与峻厉,无限与短暂。
它蠕动,欲飞,颤抖,然后停住。仿佛它已经明了生命的期限似的,开始整顿自己。用毛茸茸的两只小手收拾整理自己的触须,像吕布拨弄两根长长的花翎那样,认真而又骄傲。那是两根多么漂亮的触翎啊,它捋着它,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清洁的爱美的人儿。
小家伙!
你原来是如此自爱呢!
可是我们原来是怎么认识你的呢?我原来还以为你是个四处寻衅的亡命之徒呢!你的屁股后面总是挂着一支毒箭,随时准备刺向仇敌,我以为你是好斗的。黄蜂尾上针么,我至今记得童年捅马蜂窝时,几只毛茸茸的小爪子紧紧扭住鼻子上的毛孔,然后狠狠一刺……至今鼻子还大着。
黄蜂就是马蜂,春天时在阳台的墙缝里筑了巢,嗡嗡嘤嘤,不时地有起飞和返航,小小的阳台一下成了热闹的空军基地,给一家人造成威胁。如果要想毁掉这个基地和里面的众多“歼击机”也很容易,晚上用一团泥巴糊住墙缝,就全数“闷”死在里面了。但是……何苦呢,毕竟是一些没有攻击过人的小生命,即便是黄蜂,也不忍去茶毒无辜。“到了秋天它们自己就完了。”我说。
从春天到夏天,它们天天从我们的头顶、脸前飞来掠去,人无伤害之心,蜂子也决不主动攻击,连误会也没发生。相安无事之下,我忽然发现了这些小家伙是非常有灵性、非常善解人意的,它们仿佛看得见你的心里没有存着歹意。
后来,我越看越觉出它们的可爱、团结、忙碌,甚至把观察它们的活动当作了我每天的乐趣。金色蜂群仿佛是阳光的锋芒变幻孵化而出的生命,连同那嗡嗡的声音也像是夏日阳光的声音呢……这些一粒一粒的、飞翔的小光芒啊!
再后来,就是寒露、霜降了。它们挣扎在季节的墙边,坠落在时限的海关前,无限珍惜,异常温柔。它们当中没有一个使用过上天配发给自己的箭。我听见这些陆续坠落阳台的小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