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所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思考
作者:冯丽雅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02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于过去的“老农保”、“地方新农保”具有其优越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基金筹集方式入手,分析目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方式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2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农村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党的十八大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作了重要的阐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制经济格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开始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在20世纪80年代。1992年,《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的出台,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该项制度采用完全基金累计制的个人账户模式,基金筹集方式为“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支持”。老农保曾对保障农民基本养老生活起过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该项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最后演变为“个人储蓄保障制度”。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养老保险进入一个新阶段。地方新农保注重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适合自身的制度,但是由于国家对地方新农保没有出台统一的指导意见进行规范,该项制度没有得以推行下去。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新农保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基本原则。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大的亮点在于养老基金由个人、集体和国家共同出资,即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 二、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 1.个人缴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