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讲 中国区域地理
考纲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线,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自然特征,发展的区位条件(优势与不足)与措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1.我国北方、南方、西北、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青藏四大地区的地理特征。(重点) 2.我国热点地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地理特征及运用高中地理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考点 考法 区的地理特征。呈现。 (难点)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特征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位置范围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 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气候 高温多雨;主要气象灾害: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灾害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且分散;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主要气象灾害: 地形特征 河流 夏季洪涝,夏秋季节多台风,冬季寒潮、冻害
自然资源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 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林业: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水资源丰富;常规能源缺乏,水能丰富,有色金属矿丰富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我国水稻、油菜、甘蔗、茶叶、天然橡胶、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长三角”沪宁杭地区和以武汉、湖北西部及湖南中部为农业三熟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高粱、大生产 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 工业 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以重工业为主;山西能源基地;纺织业 中心的长江中游地区);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重庆、成都、攀枝花等)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珠三角”工业基地 环境问题 东北平原:黑土流失;华北平原:旱涝、风沙、盐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 水土流失、红壤改造
1.近几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黄土高原地区植树造林,水土保持效果明显,使河流含沙量减少;②黄河中游修建水库,向下游输送的泥沙减少。
2.洞庭湖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围湖造田;②山区植被破坏,河流泥沙含量大,泥沙淤积湖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