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吉林省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5 21:07:4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

A.图①:验证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 B.图②:收集CO2或NH3

C.图③: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 D.图④:分离CH3CH2OH与CH3COOC2H5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也能与硅酸钠反应产生硅酸沉淀,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A错误;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则导管长进短出收集二氧化碳,短进长出收集氨气,B正确;

C.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分层,应选分液法分离,C错误;

D.CH3CH2OH与CH3COOC2H5互溶,不能分液分离,应选蒸馏法,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物质的性质、酸性比较、气体收集、混合物分离、实验技能为解答本题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选项A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浓盐酸的挥发性。

2.从海带中提取碘元素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仪器不能都用到的是

A.海带灼烧灰化,选用①②⑧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⑦ 【答案】D

B.加水浸泡加热,选用②④⑦ D.萃取和分液,选用③④⑥

【解析】 【分析】

先将海带在坩埚中灼烧灰化,然后在烧杯中加水浸泡加热促进物质的溶解,在漏斗中过滤,最后用分液漏斗分液,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将海带灼烧灰化,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①、②和⑧,必要时还可用到三脚架或铁架台带铁圈,A正确;

B.加水浸泡加热,应在烧杯中进行,加热用酒精灯,用玻璃棒搅拌,B正确; C.过滤时用到④、⑤和⑦,C正确;

D.萃取和分液用到④⑥,不用试管,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设计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注意把握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实验仪器的使用,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3.已知2H2(g) +O2(g) → 2H2O(l) + 571.6kJ。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mol液态水完全分解成氢气与氧气,需吸收571.6kJ热量 B.2mol氢气与1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液态水的总能量 C.2 g 氢气与16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8g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 D.2mol氢气与1mo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蒸汽放出的热量大于571.6kJ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信息可知生成2molH2O(l)放热为571.6kJ,则2mol液态水完全分解成氢气与氧气,需吸收571.6KJ热量,选项A正确;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2mol氢气与1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液态水的总能量,选项B正确; C.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则2 g 氢气与16 g氧气完全反应生成18g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选项C正确;

D.气态水的能量比液态水的能量高,则2mol氢气与1mol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蒸汽放出的热量小于571.6kJ,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4.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词,备受关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回收可变废为宝

B.废弃金属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可掩埋处理 C.废弃荧光灯管含有重金属,属于有害垃圾 D.废弃砖瓦和陶瓷垃圾,属于硅酸盐材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回收可变废为宝,说法合理,故A正确; B. 废弃的金属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掩埋处理很容易造成污染,故B错误; C. 废弃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属于有害垃圾,故C正确; D. 废弃砖瓦和陶瓷垃圾,属于硅酸盐材质,故D正确; 故选B。

5.己知AgCl在水中的溶解是吸热过程。不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己知T1温度下Ksp(AgCl)=1.6×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

A.T1>T2 B.a =4.0×10-5

C.M点溶液温度变为T1时,溶液中Cl-的浓度不变

D.T2时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可能分别为2.0×10-5mol/L、4.0×10-5mol/L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氯化银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热量,温度越高,Ksp越大,在T2时氯化银的Ksp大,故T2>T1,A错误; B、氯化银溶液中存在着溶解平衡,根据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可知a=1.6?10?9 =4.0×10-5,B正确; C、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随温度减小而减小,则M点溶液温度变为T1时,溶液中Cl-的浓度减小,C错误; D、T2时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大于1.6×10-9,c(Ag+)、c(Cl-)不可能为2.0×10-5mol/L、所以T2时饱和AgCl溶液中,4.0×10-5mol/L,D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的氢原子:1H C.OH-的电子式:[【答案】C 【解析】 【详解】

H]一

2B.Na+的结构示意图:D.N2分子的结构式:N—N

A.中子数为2的氢原子的质量数为3,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1H,故A错误; B.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0,质子数为11,钠离子正确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电子式为[D.氮气分子的电子式为:错误; 故选C。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B.用蒸馏法可由含有Fe3+的自来水获取较纯净的水

C.焰色反应后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再进行其它物质的测试 D.金属镁着火可用沙子覆盖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用蒸馏水洗涤后不能用待装液润洗,否则所配溶液浓度偏高,A项错误; B. Fe3+难挥发,可用蒸馏法制得纯净水,B项正确;

C. 为排出其它元素的干扰,做焰色反应时,应用稀盐酸洗净铂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才能蘸取其它溶液来进行焰色反应的实验,C项正确;

D. 金属镁着火可用沙子覆盖,以隔绝空气,D项正确; 答案选A。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5H12的三种同分异构体沸点不同,因为其分子间作用力大小不同 B.NH3和HCl都极易溶于水,均与它们能跟水分子形成氢键有关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D.NaHSO4晶体溶于水和受热熔化时破坏的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 【答案】B

H]一,故C正确;

,故B错误;

3,将共用电子对换成短线即为结构式,氮气的结构式为:N≡N,故D

(精选3份合集)2020届吉林省高考数学模拟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wtvr4tp7u5zpak1cslt1is53085cn00i6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