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的层面上,重新认识学习分散系的要求,研究溶液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知识链接 1.溶液的含义及组成 ⑴ 由知道到了解溶液的含义。 ⑵ 从宏观认识溶解现象、知道常见的溶质和溶剂,到了解溶液的组成。 ⑶ 认识溶液的微观组成,从分散粒子的角度区分溶液与浊液。 2.溶质质量分数 ⑴ 由知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到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⑵ 由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到能进行有关计算。 ⑶ 由初步学会到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3.初步认识酸碱的电离 ⑴ 由知道几种酸碱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到初步认识酸碱的电离。 学习情景素材 分析海水组成;食盐、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 食盐、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时的热变化现象;常见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辨别; 解释固体溶质溶解与结晶现象;比较食盐水、油水、泥水;为什么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比较快; 学习情景素材 不同组成硫酸铜溶液的比较与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表示方法及基本计算。 配制一定质量溶液时,溶质、溶剂质量(体积)的计算;溶液稀释的计算。 配制6%的食盐水50g;自制汽水。 学习情景素材 几种常见物质的导电性的实验及结论;分析解释酸溶液、碱溶液具有相似性质原因。 ⑵ 能从电离角度分析典型酸碱盐在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分析;盐液中的反应。 定义的描述;酸、碱的单元小结;附录Ⅰ: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活动与探究: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溶液两两间是否反应。 ⑶ 由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到了解溶液pH概念和测定方法。 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 4.饱和溶液 学习情景素材 溶质、溶剂质量对饱和食盐水的⑴由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到形成概念。 影响;温度对饱和硝酸钾溶液的影响; ⑵由了解结晶现象到初步认识动态平海水晒盐;冷却热饱和硝酸钾溶衡。 液;制取明矾晶体。 ⑶由知道影响饱和溶液的条件到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控制变量。 的条件;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及原理。 5.溶解度 学习情景素材 ⑴由了解溶解度的涵义到形成概念。 如何定量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 ⑵由认识和绘制溶解度曲线到运用溶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讨解度曲线分析综合性问题。 论溶解度曲线可提供有信息。 ⑶由知道影响气体溶解的因素到认识汽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如何气体溶解度。 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氮气溶解度6.有关溶解度中的定量分析 ⑴由初步分析溶解度曲线中相关质量的关系到学会依据溶解度进行控制变量的分析。 ⑵由初步认识根据溶解度可进行简单计算,到了解依据溶解度进行各种计算的基本技能。 的表示方法;保存氨水的注意事项。 学习情景素材 运用溶解度曲线查找某温度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温度改变后溶解度相应发生的变化。 溶解度中相关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蒸发溶剂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改变情况。
3.5 实验教学的衔接研究
新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建构了新的课程目标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提倡科学探究。如果说“知识与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难以靠讲授灌输、接受学习来形成,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而形成。
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教学的灵魂,也是落实三维目标的主要活动载体之一。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制定的脉络,实验教学的衔接是重点和难点,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说解决了衔接的问题。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实现。我们以初高中教材中涉及到的探究性实验内容的对比研究为基础,对高初中学段部分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从探究实验能力要求、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比较研究,从而提出了做好高初中探究性实验衔接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力求在初中阶段为高中探究性实验打好铺垫,在高中阶段让学生探究能力有明显的提升。
3.5.1 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比较
“科学探究”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 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既符合了儿童的本性,反映了学习的探究性质,又顺应了科学的真实面貌,对于实现化学课程的目标,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高中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的学习内容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新课标》对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所应达到的水平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见表3-5-1)尽管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理解”的内容和“能力”所应达到的要求融合在一起,很难区分,但是这些内容确实从另一视角表达了更多的信息,增进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表1 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初中要求 ? 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 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要求 ? 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 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 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 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 意识到评价与反思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尽管高中《新课标》并未将科学探究作为独立的课程模块,也未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与具体培养目标作出说明和规定,但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模块都对此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要求。
表2 发展探究能力 初中要求 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或独立地发现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高中要求 ? 化学1、化学2: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 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 ?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3.5.2 与原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比初中新课程《标准》教材中增设的科学探究内容:
与原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比,初中化学新课程无论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作为义务教育延伸与拓展阶段的高中化学教育,积极开展新旧化学课程的对比学习与研究活动,切实做好衔接工作,为确保高中化学教育顺利实施创造条件。特别是科学探究,增加的内容较多,活动形式也作了较大的调整。下面列表比较了人教版初中新课标教材增设的科学探究内容(包括化学实验、调查与分析、家庭小实验、活动与探究等形式)(见下表3)。
表3 增设的科学探究内容 课题名称 内 容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7 第一单元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P10 1.关心空气质量P28 第二单元 2.寻找催化剂(见P41习题4) 1.用浓氨水探究分子在不停运动P48 2.1+1是否一定等于2(分子之间有间隔) P51 第三单元 3.自制简易净水器P55 4.节水用水情况调查P61 1.调查食品的元素组成和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元素的存在P72 第四单元 2.对药品标签的调查和分析P8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