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进行调研,检索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相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计划和行事历。 2.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4年7月
(1)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对现行教学的分析和反思,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及实验计划;
(2)、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课题研究。
(3)、根据研究方案,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课题研究。围绕课题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公开课,集体备课,交流教学反思等活动的开展,对各学科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原因,研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去除常规课堂中无用的环节,建立起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4)、 邀请各级专家、老师作指导,组织教师进行参观、学习、培训。与小班化试点学校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分析自然小班化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与缺陷,逐步改进完善和改进教学模式。
(5)通过课堂教学评比、教学设计评比等方式提炼生态课堂教学的经验、模式。
(6)对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4年8月
分别进行课题资料的全面整理,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总结交流大会,申请课题结题。
(二)人员分工 组长:(校长)毛振高
全面负责理论指导,活动策划,总体调控、经费保障。 成员:
1、包美玲(数学教研组组长,小班化试点班级数学教师)
负责课题方案、计划、总结、活动策划制定、组织数学组教研活动。 2、赵王武(语文组组长,小班化试点班级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方案、计划、总结、活动策划制定、组织语文组教研活动。 3、钟锋娟 (小班化试点班级数学老师兼班主任) 负责课题图片、视屏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和上传。 4、包微微(小班化试点班级语文教师)
负责课题文字资料的整理和归类、撰写课题简讯。
五、条件分析:研究条件
1、我校是文成县小班化教育实验试点学校之一,在财力、人力上等方面得到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多,他们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小班化教育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小班化教育起了铺垫作用。
2.学校校长挂帅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实验的教师都具有一定的小班化理论知识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且都热爱教育工作,责任心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
2013
中樟小学课题组 年4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