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全国各地年中考说明文汇编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5 13:26: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C

A.蚊子,在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B.胡立德教授等人用高速摄像,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C.漫步雨中的蚊子没有被雨滴砸死的原因。

D.如何更好的设计微型飞行器,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在雨中轻流地飞翔。 (2)第五段画线句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A 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分类别 C.举例子,打比方 D.列数字,作比较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与蚊子同类的昆虫,身体越轻,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D.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4)在雨中飞行的蚊子没有雨滴砸死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

【分析】这是一篇整理说明文,文章第①段提出“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砸死”这一问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下文的具体分析;第②~⑦段,具体说明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的原因;第⑧段总结全文,由蚊子的研究发现动物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利用动物的某种特殊本领,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 【解答】(1)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结合全文的内容来判断.一般来说说明文说明的对象与内容往往可以在题目、开头找到,本文题目是“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再结合文中内容的分析,可以判定这就是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说明方法的判断.结合句子内容来看,作者运用“1/50至1/300”等数据,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雨滴击中“空中飞舞”的蚊子时施加给它的力量之小.同时又把雨滴比作羽毛,形象地说明了蚊子受到的冲击力之小,便于读者展开想象,感知理解.可以看出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A.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与比对,即可得出答案.

其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文中写道:“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可见并非如选项所说“不管处在什么境地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故选B.

(4)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归纳.解答此题理清作者的说明思路,要文章具体分析的内容中找出相关要点归纳概括即可.文章第②~⑦段,具体说明蚊子不会被雨滴砸死的原因,结合文段中的“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等句子即可归纳概括. 答案: (1)C (2)A

(3)B

(4)①蚊子本身的体重很轻;②蚊子往往顺应雨的趋势落下;③身上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贵州遵义)(三)关于科普(12分)

材料一:

2016年9月17日,主题为“创新放飞梦想 科技引领未来”的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拉开帷幕。又中科协2014年启动的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科普中国”栏目和互联网+科普活动,已经成为科学传播领域的响亮品牌。“科普中国”各栏目频道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模式,与人民网、新华网、百度、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上线1年的科普信息内容资源已达1.5TB,累计浏览量和传播量达到50亿人次。中国科普研究所王康友所长认为,我国目前有6亿多网民,多数人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普平台。 材料二:

科普工作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5年前的科普主要依靠文字、展板、场馆等传统手段传播科学技术。尽管全国建有科技馆155座,流动科技馆220个,科普大篷车1071辆,但与我国十几亿人口和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平台的现状极不对等。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还存在先进的科学知识仅被少数人掌握,大多数人的科学素质水平提升较慢的现象。要全面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水平,就要转变工作思路,改变过去政府居高临下布道式科普,让互联网公司投身进来。在传播内容、方式、主题上,思考公众需要。同时也要根据公众的自我选择意识,化公众被动接受为主动需要,利用云计算、云平台等分析工具,分析公众搜索习惯,精准推送内容,做到因人而异,按菜单点菜。另外,也要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 材料三: 项目 传统科普方式 我国公民参与 我国具备科学 科普方式 年份 占有率 比例 素质的公民比例 2010年 传统方式 传统方式、PPP模式、互联网+ 83% 23.5% 3.27% 2015年 46% 53.4% 6.20% (说明:传统(说明:传统方式是指利用文字、展板、场馆传播科学知识的手段) 材料四:

科普是公益事业,长期以来,政府是科普事业的主导力量。随着商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在科学传播中越来越受欢迎,开始有声音质疑政府主导效率低,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要想科普事业持续发展,合理的状态是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事业和产业并举,产业是事业的有力补充。截至目前,我国科普产业总体来说仍散、小、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科学家参与传播的机制不够完善,多数科学传播工作还没有变成“有利可图”的事。美国的商业氛围让科学传播事业有较好的市场保障,一些科普节目就是面向市场盈利的。同时,美国科学基金资助活动,也让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变得家喻户晓。 15.根据材料,列出我国科普产业存在的问题。(至少列三点)(3分)

16.分析材料三,归纳出三条有意义的结论。(3分)

17.下列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目前有6亿多人接受科普。

B.长期以来,政府主导阻碍了科学技术的传播。 C.互联网+的科普模式代替了传统的科普手段。 D.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发展不均衡。

18.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做才能让科普工作有更好的发展?(3分)

答案:15. 科普产业总体来说仍散、小、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科学家参与传播机制不完善;整体社会氛围不好。(每点1分,共3分)

16.①科普方式有了新的变化,PPP模式,互联网+已经参与科普;②传统科普方式的占有率下降,人们逐渐通过新的方式接受科普;③公民参与比例迅速提升。(达到53.4%)④(短短5年),公民的科学素质大大提高。(每点1分,共3分) 17.D (3分)

18.示例:转变科普方式,积极采用新的科普方式;科普内容上注重公众的自主选择意识,适应公众的需要;完善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大力发展科普产业,用产业推动科普工作。(每点1分,共3分)

(2017四川省巴中市)1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5-29题。(18分)

①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网络文学在短短10余年光景中,竟然发展成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产业,堪称世界级文化现象。

②据统计,网络文学的读者在中国已超过3亿人、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部分“神作”甚至能够辐射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实现全版权开发。如此高光表现,自然引得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其中,跑马圈地。

③有人惊叹,看网络小说每千字虽然只要几分钱,但累计起来竟成了一门数以亿计的大生意。而有专家的表述更为精辟:网络文学由原生时代进入资本时代。

④网络文学这个曾经不起眼的行业,如今正在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矿。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产业布局,在经历多次洗牌和整合后,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成为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网络文学集团。

⑤在强大资本的支持下,网络文学产业也不仅仅满足于文学作品的销售,而是走向全版权运营,围绕一些当红IP,打造游戏、动漫、影视等衍生产品,以网络文学为起点,撬动更大的产业发展。近几年,《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择天记》等几乎所有热播电视剧,都是改编自网络小说。

⑥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不再仅仅停留在网上。对于很多平时不看网络文学的人来说,不知不觉间,网文已经通过其他形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⑦网络文学甚至都已走出国门,开始影响海外的年轻人。2016年,一个名为“武侠世界”的网站开始走入媒体视野。这个有着中国色彩名字的美国网站,专注于翻译中国网络文学原创作品。虽然诞生仅两年,却在美国拥有大批粉丝,并进一步获得其他国家读者的追捧与点赞。

⑧据了解,在大部分网络文学网站,作品刚刚发布时均称之为公共章节,供用户免费阅读,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开始向订阅用户收取每千字2—5分钱,网站则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与作者分享利益。在这种商业模式下,写作的速度和长度就直接关系到作者和网站的收入。这就导致了作品越写越长,100万字往往只是起步,一部叫《武神空间》的作品一共写了4178章,总字数达到1000多万字,《从零开始》从2005年开始连载,一直到2016年3月份才完本,一共写了11年,总字数超过2000万字。

⑨有专家指出,这种商业模式的确让网络文学实现了超大规模的类型化生产,但是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值得深思,同时,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5.根据选文提供的信息,下来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于影视、游戏、动漫等多个行业,促成网络文学由原生时代进入资本时代。

B.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不是停留在网上,而是走出国门,影响海外年轻人。

C.许多网络文学网站的作品刚发表时供用户免费阅读,当用户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订阅用户则需要支付费用才能继续阅读。

D.大部分网络文学网站。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与作者分享利益,让网络文学实现大规模的类型化生产。

【答案】A

26.结合选文③④⑤三段文字简要分析,为什么“网络文学这个不起眼的行业,如今正在

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矿”?(3分) 【答案】(1)网络文学进入资本时代,“看网络小说每千字虽然只要几分钱,但累计起来竟

成了一门数以亿计的大生意”;(2)网络文学“走向全版权运营,围绕一些当红IP,打造游戏、动漫、影视等衍生产品,以网络文学为起点,撬动更大的产业发展”。 27.选文第⑤中加点的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因为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严谨,删掉后,表述意思绝对,和原文意思

不符。

28.文章结尾说“网络文学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你认为网络文学对我们青

少年的成长有哪些影响?请从利、弊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答案示例:利的方面,拓展了青少年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弊的方面,

沉迷于网络小说,可能会忽略现实的生活,浪费时间和金钱。

(广西柳州)(广西柳州2017)侗族大歌——千年绝美如天籁

吴练勋

①侗人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大歌”就是指侗族大歌,它以神奇的多声部合韵名扬世界,被誉为绝美的“天籁之音”,堪称世界民歌艺术的珍品,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②侗族大歌是侗族多声部民间歌曲的统称,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嘎”就是歌,“老”则含篇幅长大、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是由多人合唱、集体参与的古老歌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便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

③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就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邝露在《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这是数百年谦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④说起侗族大歌的形式,有一个美丽传说。古时候,一群侗族青年男女在山上耕种。他们休息时坐在一个大树下相互逗乐,欢声笑语引来了山上百鸟齐鸣、昆虫欢唱。那些声音有高有低,此起披伏。他们被迷人的鸟鸣虫唱所吸引,于是模仿起来。这样年复一年,优美动听、气势宏大的蝉歌、昆虫歌等多声部侗族大歌形成了。

⑤大歌通常在节日里又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和混声大歌等七种。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世代相传下来。

⑥侗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每个歌班包括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演唱时,常在歌曲后半的“拉嗓子”部分运用以长音方式构成的持续音。为了突出高音部的旋律,即在低音部的基础上运用向上的支声方法进行变唱,一个人的变唱较为自由,旋律容易清洗。旧《三江县志》(卷二)中有着这样的记载:“侗人唱法尤有效??按组互和,而以喉佳者唱反音,众声底则独高之,以抑扬其音,殊为动听。”

⑦大歌的分部合唱形式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侗族大歌的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是派生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高声部由一个或两三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即当低声部唱一个漫长的持续低音时,唱高音部的歌手以自己较为鲜明的旋律线,形成相对独立的变体,它虽源出低声部,但都超过了低声部的地位,而形成了主旋律。

⑧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侗族大歌一般由若干句构成,若干段组成一首。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作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

2017全国各地年中考说明文汇编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wycb6nn2h423gj8gje700kc5204u900khq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