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重点难点
1.能正确拍击带附点的苗鼓节奏
2.根据2/4拍的强弱规律创编简单的苗鼓节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 新设计
一、 课前引入
孩子们,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现在旅游的列车已经启动,优美的旋律已经响起。仔细听,歌声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 二、欣赏《歌唱美丽的家乡》
1. (播放音乐和画面)我们这是来到了哪个民族?(生回答)欢迎来到美丽的苗族山寨,苗族人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所以他们有一种自己独特的歌曲形式叫做“苗族飞歌”。我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曲就是一首典型的苗族飞歌。 2. 飞歌特点一:变化音
这飞歌里有一个最大的亮点,这是其他民族的歌曲里很少见的,那就是变化音b3 ,老师给大家演唱两句,听一听我唱的哪句里面有变化音?(师唱,生分辨)孩子们可真棒,一下子就听出来了,大家可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变化音,它起的作用可大啦,让人一听就知道这是苗族的歌曲。 3. 飞歌特点二:长音
你们知道为什么苗族人要把这种歌曲叫做飞歌吗?(猜一猜)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试验吧!师分别呼唤远方的朋友和近处的朋友“喂,你好吗?”学生通过对比了解当人们呼唤远方朋友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声音变得更高,声音的时值拉得更长。 师总结:是啊,苗族人生活在大山里,他们用这种高亢嘹亮的长音来呼唤自己的亲人、朋友,希望歌声飞越千山万水,所以他们把这种歌曲叫做:飞歌
4.来,咱们一起呼唤远方的朋友吧!听 师“哟喂—” 生“哟喂—” 孩子们坐直,想象自己的声音从头顶出来,歌声就会传得更远哦!(生演唱)孩子们唱得真好,别人肯定以为这是苗族人在唱飞歌呢!
三、认识苗鼓,学会苗鼓节奏
1.苗族不仅有自己独特的飞歌,还有自己独特的乐器。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视频)我们所看到的乐器叫做苗鼓,它可是苗族最神圣的物品,当年苗族最著名的西南大迁徙,因为路途遥远,他们把能扔的东西都扔了,只留下了一面鼓。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苗鼓,结合刚才的画面,有哪些孩子发现了苗鼓的独特之处呢?它和普通的鼓有什么不一样?(生自由说) 2.你观察得真仔细,苗鼓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边跳舞一边打鼓,而且苗鼓可以敲出两种不同的音色,哪个孩子愿意来试试(生拿鼓棒操作)聪明的苗族人把鼓边也给利用起来了,所以就
能敲出两种不同的声音:“冬、嗒”。仔细听,这两种声音谁更强,谁更弱?谁的声音长,谁的声音短?
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同的音色所以苗鼓的节奏才会如此特别。(出示苗鼓节奏) 仔细观察这两条苗鼓节奏,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乙 对了,乙在苗鼓节奏中代表休止符,要停一下。
3.分别教授两条苗鼓节奏(提示附点节奏)
4.学生分组合作 有句话说得好,一心不能二用,可牛老师有一个绝活儿,可以一心二用,想看吗?我能两只手同时敲击这两条不同的节奏,请大家帮老师检查一下,看我敲得对不对。(分声部检查老师敲得对不对)
谢谢大家的鼓励,不过这个绝活儿大家也会。思考一下,如果你们不用专门练习一心二用,但又能同时敲击两个声部,有什么办法吗?(分组合作)
小结:看来鼓点中有“咚”和“嗒”的声音交织着比单一的声音好听多了,老师的绝活儿被你们用合作的方式给演绎出来,真棒! 四、创编歌曲中节奏的鼓点
1.你们打鼓打得这么好,相信你们的歌声一定很美,会唱《苗家儿童庆丰收》吗? 2.唱得不错,歌曲里表现的是谁在干什么?(苗族的小朋友在庆祝丰收) 是啊,今年是苗族的丰收年,大家举寨同庆,这时,他们的情绪是怎样的? 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生回答,再唱)
3.老师看到有好多孩子唱得很投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让我们站起来,加上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丰收的喜悦!生唱(师敲苗鼓伴奏)刚才牛老师为歌曲加进了苗鼓声,你们感觉和之前的两遍比有区别吗?
4. 孩子们,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特殊的苗鼓,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找一找身边的东西能否敲击出一强一弱两种不同的声音。(指名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呢?咱们就用这种特殊的苗鼓来演奏吧
5.敲得真有气势,和真正的鼓声比你们毫不逊色。我们就来挑战一下,看大家能不能创编自己的苗鼓节奏,咱们来分组进行一次比赛,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你们有信心吗? 6.比赛之前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些小窍门,你们可要听好了,这很关键。 注意到了吗,这首歌曲的拍号是?2/4拍每小节有几拍,哪一拍是强,哪一拍是弱拍?(指名上台为强拍弱拍做标记)还要注意:苗鼓节奏里有“冬”、“乙”、“嗒”,他们有的适合放在强拍上,有的适合放在弱拍上,不过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打破常规,走一条新的路,记住这些小窍门了吗? 7.比赛要开始了,孩子们听好比赛要求:①先摆一摆,读一读,看这些苗鼓节奏怎样排列比较好听,可以多试试,觉得合适了再粘上去。但要注意是否每小节里面都装了两拍的内容。②当你确定方案后把自己小组的成果练习一下,唱歌并读节奏。明白吗?③每组推选一个代表说出原因,为什么要这样排列。看哪一组的节奏既好听又新颖。(小组合作,把苗鼓的节奏“咚”“嗒”等粘贴在歌曲节奏中并练习) 学生分组展示成果,师评议并总结 8.让我们一起用自己创编的苗鼓节奏来演奏歌曲吧! 五、课堂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苗族,认识了苗族飞歌、见到了苗鼓,苗族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中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希望你们以后继续关注苗族音乐发现他们更多的独特之处!
?
教学设计
共
1课时
苗岭的早晨 小学音乐 西南师大211课标版
()
1教学目标
1、感受《苗岭的早晨》中对清晨景色的描绘,安静聆听小提琴富于表现力的音色。 2、听辨区分两个乐段,用语言描述两个乐段的不同(情绪、速度、节奏)随琴哼唱第二乐段主题。
3、了解相关音乐文化知识:小提琴,口笛,作曲家,苗族飞歌。
()
2学情分析
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不少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的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 ,需要学生先熟悉旋律,再做欣赏。
()
3重点难点
感受乐段的区别,引导学生建立对乐段、乐曲结构的初步认识。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视唱主题片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
()1【讲授】《苗岭的早晨》
一、1、导入语:孩子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之外的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秀美幽静的山岭中,有的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有的靠海而居,还有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大漠戈壁。56个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跟随美妙的音乐走进位于我们祖国中部的苗族人家。你们听,苗族姑娘正在歌唱呢,
感受一下,歌声带给你怎样的感觉?(播放飞歌片段,学生聆听感受,教师带领跟随音乐律动,感受苗家人的热情好客,俏皮。)
2、学生谈感受后教师出示几个描述音乐的词条,供学生选择适合飞歌的词语(高亢、明快、低沉、哀伤)
3、简介苗族飞歌:苗族飞歌,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湖南一带。飞歌的音调就像苗族人民的性格一样,热情明亮,豪迈奔放、明快,唱时声振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苗家在喜庆、迎送等大众场合,见物即兴,现编现唱,就像歌声是从他们心底飞出一样,那样自由,充满想象力。(出示飞歌演唱图片)
4、引入欣赏曲目: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动听的飞歌不仅苗族人爱唱,就连乐器也爱演奏呢,接下来让我们我们欣赏一首乐曲《苗岭的早晨》,这首乐曲根据苗族飞歌改编而成,听一听,那里的早晨有着怎样的景色,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情绪? 二、新课
初次完整欣赏(教师可在适当之处加以点拨) 学生谈谈初听音乐的感受
提问:你能猜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吗?
简介小提琴(出示小提琴图片,主要介绍小提琴有四根琴弦,由粗到细,声音由低到高,靠琴弓拉动摩擦琴弦发出不同的音色,表现力极为丰富,时而如苗族姑娘柔美清亮的歌声,时而又欢快热烈,时而轻巧,时而丰满有力。) 三、分段欣赏
欣赏引子。思考:这段音乐让你看到怎样的景象?小提琴高音区模仿的是什么乐器?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小结,出示苗岭晨间图片。
介绍口笛。(将口笛演奏的片段与小提琴的模仿片段对比聆听)
欣赏第二乐段,思考:第二乐段的情绪与引子有何不同?第二乐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出示苗族快乐劳动、舞蹈的图片,简单讲解。 再次欣赏第二乐段,随音乐讲解乐曲分段及其变化。
提问:第二乐段中有令你印象深刻的旋律吗?(出示第二乐段主题乐谱,随琴轻声演唱,由慢到快。演唱熟练后注意表现出愉快,热烈的情绪)。
欣赏第三乐段,思考:这一乐段和之前的引子部分有什么联系?(可对比欣赏) 教师总结。 四、完整欣赏
完整欣赏,出示乐曲结构图。
教师随演奏视频穿插对乐曲结构的讲解并介绍小提琴的部分演奏方式。 简介作曲家陈钢,(哼唱梁祝主题片段)介绍《苗岭早晨》的获奖情况 拓展欣赏 《大地飞歌》
带领学生随音乐做声势,可在部分乐句处轻声跟唱。 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