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14.2 中国人文地理 湘教版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为我国三个平原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 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光照丰富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2. B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荒漠化 B.荒漠化、盐碱化 C.盐碱化、酸雨
D.酸雨、水土流失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A、C位于东部季风区,但雨季短,B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三者的共性是光照丰富。第2题,B平原为宁夏平原,过度开垦容易造成荒漠化,大水漫灌容易造成盐碱化。 答案 1.A 2.B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回答3~5题。
3.有关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陕甘宁地区一年一熟 B.冀鲁豫地区两年三熟
实用文档
C.云贵川地区一年两熟 D.鄂湘赣地区一年三熟
4.影响图中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地形
C.水分
( )。
D.土壤
5.图中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 A.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 B.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 C.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 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
解析 第3题,冬小麦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因此冀鲁豫地区是冬小麦的主产区,该区域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第4题,图中M地位于北方地区, R地位于南方地区,两地之间的热量差异使M地冬小麦的收获期晚于R地。第5题,由 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N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5月1日。N地位于四川盆地, 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冬季的热量条件比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R地优越,因此冬 小麦收获较早。 答案 3.B 4.A 5.A
近年来,我国的海洋产业获得快速发展,特别是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迅速。读某年我国海洋产业构成图,完成6~7题。
6. 我国海洋产业( )
①传统的交通运输业、渔业等产业占比重较大 ②新兴的旅游业、化工业、制药工业等产业占比重较小,发展迅速 ③海洋油气业发展迅速,在我国油气能源生产结构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④船舶业占比重较大,发展速度较快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7. 该年,辽宁省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其优势区位因素为( )
①地理位置 ②土地面积 ③技术 ④市场
实用文档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6题,阅读扇形统计图,可发现传统的交通运输业、渔业等产业比重较大,新兴的化工业、制药工业等产业比重较小,联系材料中近年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可推断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第7题,辽宁船舶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造船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作为沿海港口的地理位置等条件。 答案 6.A 7.B
下图是我国重要的四条交通干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题。
8.对四条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②线路穿越高原、丘陵,人口密度最小 B.③~④线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分布均匀 C.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种类最多 D.⑦~⑧线路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解析 ①~②线路穿越山脉、盆地,人口相对集中;③~④线路穿越高原、平原,聚落集中分布在东部;⑤~⑥线路穿越高原、山脉,少数民族主要为藏族居民;⑦~⑧线路穿越丘陵、平原,聚落密度较大。 答案 D
9.下图为1949年~xx年我国轻、重工业比例变化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是以甲类工业为主导 B.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结构是以乙类工业为主的 C.目前我国轻、重工业比例约为1∶2
实用文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