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模块考试
五校联考高一年级物理科试题 2014年7月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9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考生号填写
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正确填涂学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不能在密封线内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所有答题卡按顺序叠好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C.哥白尼创立地心说
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 ) A.速率 B.加速度
C.角速度 D.周期
3.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有些曲线运动也可能是匀速运动
D.曲线运动的轨迹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质点在这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
4.物体以20m/s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g取10m/s,物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A.10m
B.20m C.30m
D.40m
2
5.小船渡河,河宽100 m,河水流速为4 m/s,船相对静水的速度为5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是25 s B.小船过河的最短时间是20 s C.小船过河的最小位移是200 m D.小船过河的最小位移是80 m
五校联考物理学科试卷 第 1 页 共 13 页
6.如图所示,小球在一细绳的牵引下,在光滑桌面上绕绳的另一端O作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小球的受
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B.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C.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的作用 D.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7.关于某人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F向?mr?2可知F向与r成正比
Ov2B.由公式F向?m可知F向与r成反比
rC.根据万有引力公式F引?GD.以上说法均不对
8.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则( )
A. 加速度越大,周期越大 B.角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C.线速度越大,周期越小 D. 线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Mm和F向?F引可知F向与r2成反比 2r9.火车轨道在转弯处外轨高于内轨,其高度差由转弯半径与火车速度确定。若在某转弯处规定行驶的速度为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B.当以v的速度通过此弯路时,火车重力、轨道面支持力和外轨对轮缘弹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C.当速度大于v时,火车轮缘挤压外轨 D.当速度小于v时,火车轮缘挤压外轨 10.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不做功 B.滑动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C.在同样时间内,一对相互作用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D.在同样时间内,一对平衡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五校联考物理学科试卷 第 2 页 共 13 页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1.下列哪些现象或做法是为了防止物体产生离心运动( )
A.汽车转弯时要限定速度 B.洗衣机转动给衣服脱水 C.转速较高的砂轮半径不宜太大
D.将砂糖熔化,在有孔的盒子中旋转制成"棉花糖"
12.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上升到下降的整个过程中,加速度保持不变 B.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C.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初速度相同
D.在落回抛出点以前,物体的位移方向始终相同
13.一个物体以30 m/s速度水平抛出,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50 m/s,g 取10 m/s,则( )
A.物体落地的时间为 2 s B.物体落地的时间为 4 s C.抛出点的高度为 20 m D.抛出点的高度为 80 m
14.如图是自行车的轮盘与车轴上的飞轮之间的链条传动装置,P是轮盘的一个齿,Q是飞轮 上的一个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Q两点线速度大小相等 B.P点的角速度大于Q点的角速度 C.P点向心加速度小于Q点向心加速度 D.P点周期小于Q点周期
15.如图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Q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
让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11.2km/s
2PQB.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大于7.9km/s
C.在轨道Ⅱ上Q点的速度大于轨道Ⅰ上Q点的速度 D.在轨道Ⅱ上Q点的加速度等于轨道Ⅰ上Q点的加速度
五校联考物理学科试卷 第 3 页 共 13 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6. (18分)(一)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当地
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0 m/s,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 kg.
若按实验要求正确地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B、C到第一个点的距离如上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 s),那么:
(1)纸带的________(左、右)端与重物相连;
(2)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是_________,应该写成_________cm; (3)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
(4)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量是Ep减=__________,
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增=________;
(5)实验的结论是____ ________. (6) 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示意图如图): A.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C.用天平测量出重锤的质量;
D.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同时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夹子纸带铁夹2
打点计时器E.测量纸带上打出的某些点之间的距离;
F.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重锤指出其中没有必要进行的或者操作不恰当的步骤,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改
五校联考物理学科试卷 第 4 页 共 13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