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物理试卷(试卷和答案)解析版答案随后
一、选择题
1. 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答案】B
【解析】【解答】解:由于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且声音的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将一个气球放在机械手表与耳朵之间,机械手表在气球的不同部位,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但手表直接贴近耳朵时距离最近,所以响度最大,即放上气球后听到的声音不会比的声音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电冰箱中霜的形成属于( ) A.蒸发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电冰箱冷冻室中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 故选:C。
3. 把万花筒一端对着光亮的地方并转动,从另一端能看到千变万化的图案,这是因为万花筒内放置的(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答案】A
【解析】【解答】解:万花筒是靠平面镜反射而成的。它是由三面平面镜组成一个三棱镜,再在一头放上一些各色玻璃碎片,这些碎片经过三面平面镜的反射,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故选:A。
4. 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整杯水都变甜了。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是运动的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可以再分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将一勺砂糖放入一杯水中,不一会整杯水会变甜,这种现象叫做扩散现象,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 故选:A。
5. 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各个部分中,减小了有害摩擦的是( )
A.车胎
B.车把
第 1 页,共 9 页
C.车轴
D.脚踏板面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车胎有很多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增大有益摩擦;故A不合题意;
B、车把有很多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与手掌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增大有益摩擦;故B不合题意;
C、车轮转动时,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容易使零件磨损,中间加装滚动轴承,变滑动为滚动,属于减小有害摩擦;故C符合题意;
D、脚踏板面有很多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与脚底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增大有益摩擦。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6. 下列有关中学生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10cm B.行走一步的距离约0.5m C.步行的速度约15m/s D.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0s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B、成年人的步幅在70cm左右,中学生的步幅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cm=0.5m左右,脚的长度接近步幅的一半,在25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7. 下列家庭用电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导线直接接入插座
B.
手拿测电笔金属杆
C.
【答案】D
湿手拔插头 D.用电器外壳接地
第 2 页,共 9 页
【解析】【解答】解:A、导线直接接入插座,导线裸露在外面,容易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A错误;
B、手握测电笔金属杆判断插座中是否有电会造成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B错误; C、直接用湿手去拔插头,因生活用水是导体,易引发触电,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C错误; D、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接地线是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D正确。 故选:D。
8. “北斗+5G”技术将用于助力北京打造智慧型冬奥会,这项技术主要利用(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红外线 【答案】A
【解析】【解答】解:“北斗+5G”技术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 故选:A。
9. 我省首座“光充储”电动汽车充电站已投入使用,该充电站利用清洁能源,通过屋顶发电板发电,这种能源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太阳能 D.风能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光充储”电动汽车充电站,利用太阳能发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蓄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 ) A.是放大的 B.是缩小的 C.是等大的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则此时的物距应大于焦距(u′>f);
若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由此可知,光屏上的像可能是放大的,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1.寒冬,室外装满水的缸容易破裂。因为,通常气温低于 ℃时,缸里的水从表面开始凝固,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成冰后质量 ,体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把水缸胀裂。 【答案】0;不变;变大。
【解析】【解答】解:当水从4℃降到0℃的过程中,物质多少不变,所以质量不变; 但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结冰后,由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公式ρ=知,体积变大,从而把水缸胀裂。 故答案为:
12.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在空中匀速下降,此时运动员和伞受到的空气阻力 重力(填“>”“<”或“=”),运动员的重力势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以 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 【答案】=;变小;降落伞。
【解析】【解答】解:(1)由于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人和伞受到的总重力与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当降落伞张开后,运动员匀速下降时,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变小。
(3)跳伞运动员相对于降落伞位置保持不变,故以降落伞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是静止的。
第 3 页,共 9 页
故答案为:
13.一位同学体重为600N,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压力为 N,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 ;某沼泽地能承受的压强为2×104Pa,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至少为 m2,才不会陷入沼泽地。 【答案】600;小;0.03。
【解析】【解答】解:(1)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自然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或行走时的压力: F=G=600N,
又因双脚站立时受力面积为两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之和,行走时受力面积为一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所以,由p=可知,双脚站立对地面的压强比行走时小; (2)由p=可得,受力面积即这位同学与沼泽地的接触面积: S==
=0.03m2。
故答案为:
1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纸板要 放置在平面镜上;图中反射角度数为 ;能不能因此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垂直的结论 。
【答案】竖直;45°; 不能。
【解析】【解答】解: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要水平放置,白纸板要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为45°;只有入射角为45°时,反射角为45°,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垂直,只凭一次实验存在偶然性,不能得出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总是垂直的结论。 故答案为: 15.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中,量取沙子和水时,要保证它们的质量 ;用酒精灯分别加热沙子和水,沙子和水的温度升高, 能增加;如果采用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方式,得到的图象应是甲、乙两种图象中的 。
【答案】相等;内;乙。
【解析】【解答】解: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时,需要控制水和沙子的质量相同;
用酒精灯分别加热沙子和水,沙子和水会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变大;
由图甲可知,此时的加热时间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由图乙可知,升高的温度相同,加热时间不同,故应选择乙。 故答案为:
16.两个磁体之间有力的作用,同名磁极相 ;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这是因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 ;如图所示,把通电导线放在两个磁极中间,磁极对导线的
第 4 页,共 9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