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史记人物评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7 17:26: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史记人物评点

蔺相如

蔺相如,缪贤舍人,一介书生,身份卑微,然有胆有识,智勇双全,是后世无数文人的理想楷模。有“ 胆”方能“勇”不可挡,临危不惧,豪气干云;有“识”方能“智”谋频出,运筹帷幄,胸有成竹。

奇珍和氏璧,世人艳羡,秦王觊觎,明说以城换璧,实则侍强豪取。收书即相送,城不可得,徒见欺受辱;生气不回应,两国交恶,必兵临城下。入虎狼之秦,又完璧归赵,方为上策。见赵王“求人可使报秦者”不得,束手无策,相如临危受命,毫不畏死,义无反顾,踏上死地,是有“胆”亦有“勇”。 列观之上,美人左右,传看玉璧,秦王君臣,无意偿城,相如持璧却立,怒发冲冠,欲以击柱,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殊死一搏,也是有“胆”亦有“勇”。秦拔石城,杀伐征战,血流成河,渑池之会,波谲云诡,刀光剑影,相如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跪请秦王击缶为赵王寿,更是有“胆”亦有“勇”。

蔺相如,为舍人,巧劝缪贤毋“亡赵走燕”,而要“肉袒伏斧质请罪”,终幸脱罪,是有“识”亦有“智”。初召见,力劝赵王“宁许以负秦曲”,献捧璧入秦,见机行事之策,是有“识”亦有“智”。出使秦,审时度势,表面逼迫秦王“斋戒五日,设九宾”,方献其璧,暗中却“使其从者衣褐”,归璧于赵,是有“识”亦有“智”。为上卿,“不与廉颇争列”,“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不做“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之事,而求“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之意。廉蔺能相和,赵国之大幸,而这更是远见卓“识”,“智”慧超人!

一个人只有“胆”,往往会成为胆大包天之狂徒;一

1

个人只有 “勇”,又往往会成为有勇无谋之莽夫;一个人只有“识”,往往会成为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之小人;一个人只有“智”往往会成为聪明绝顶,专心学术之书生。有胆有识,智勇双全,乱世能成英雄,治世亦做能臣,蔺相如,真乃天赐赵国百年不遇贤才也!

廉颇

古人云:“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代名将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万古流芳。

他出身名门世家,世代忠臣良将。本可以其功名,冠绝后代,受人敬仰。然而却自恃功大,功名利禄心日重,高傲自负心日长,让他目中无人,嫉贤妒能,在外宣言相辱,在内朝堂争列。一时之间,争名逐利,盖过将相和睦;个人荣辱,盖过国家安危。长此以往,赵国多年基业,必将危在旦夕;廉颇一世英明,也必将毁于一旦。然而廉颇之伟大,却正在他绝不是完全沉溺功名利禄,鬼迷心窍,冥顽不化,而是权衡利弊,知错能改,立说立行。眼见相如掉车避匿之举,耳闻相如的宽容忍让之语,心想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之义,可谓感慨万端,言行触及心灵,大义感动灵魂。如此一来,他幡然悔悟,痛改前非,亲临蔺相如门,负荆请罪,结生死之交,成千古美谈,竖起一座后人无可企及的丰碑,让后人刮目相看。负荆请罪,说易行难,它需要的是认错勇气,更是悔过的决心;抛掉的不仅仅是过去的错误,更有个人的名利、荣辱和尊严。迈出这一步,常人亦难矣,更别说是出身名门之廉颇。何况廉颇,乃赵之良将,曾经伐齐取阳晋,勇气闻诸侯,官拜上卿之位,光宗耀祖;渑池会前诀别赵王,期时日,立太子,绝秦望,暗解渑池

2

之危,显远见卓识。追述他的功绩,他确有值得骄傲的资本,确有值得自大业绩,确有值得嫉妒的条件,确有值得与蔺相如一较高低,拒不认错的理由。但廉颇让人肃然起敬,就在于明明也可以不认错,权当他该争自己应得之誉;但他却认认真真,诚诚恳恳地认错了。原因在于他深深刻刻地认识到“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他知道自己真的见识短浅,心胸狭窄,名利心太重,自私心太强。自己一己私念已酿成大错,其错之大,不可原谅,当然也决不可一笑了之,唯有负荆请罪,方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蔺相如,更对得起自己良心。因此负起认错的荆条,请求想入原谅天不可恕的罪过,就绝不是作秀,而是最真诚,最彻底、最伟大的谢罪了。当他卸去曾经征战沙场,为他建功立业铠甲,当他脱去位列朝堂,让他享荣华富贵的朝服,其实卸掉和脱去的不是铠甲和朝服,而是个人的追名逐利之心。要想两千多年前,在那瑟瑟冷风中,廉颇袒露臂膀和胸膛,其实那袒露不是臂膀和胸膛,而是他那颗真诚悔过的心;他背负起枝枝荆条,其实那也不仅仅是鞭打身体荆条,而是鞭打自己狭隘心胸,自私灵魂的荆条。等到廉颇诚惶诚恐,真心实意在蔺相如门前那一跪,更是惊天地,泣鬼神,震铄古今。那一跪,不是道歉,而是谢罪。那一跪,跪下的是面对千军万马也毫不畏惧伟岸身躯,但立起来的却是顶天立地,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能改的伟大人格!

晁错

晁错——为“天子之尊,宗庙之安”,不顾个人安危,胸怀天下,直言敢谏。西汉初立,满目疮痍。虽经休养生息,文景之治,解一时之弊,但藩王割据,势力日盛,皇帝威严,日渐衰微;旧有法令,不合时宜,更法革新,

3

阻力重重。朝堂之上,鼠目寸光,目光短浅,不能洞察政权之危者有之;熟视无睹,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者有之;位居高位,安于现状,沉溺功名追逐利禄者有之;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听之任之随波逐流者有之。然晁错峭直刻深,忠贞不贰;学《书》伏生,学以致用,面对天下诸侯之喧哗,至亲慈父之死谏,黎民百姓之怨愤,毫不退缩,绝不畏惧,不忘初心,勇往直前。他削藩收郡,维护皇权,矢志不渝;他更定法令,改革国策,义无反顾。然吴楚一反,佞臣一谗,帝心一软,忠贞直臣,腰斩东市,身首异处,何其痛哉!其行可歌,可泣!其死可悲,可叹!其人格必将彪炳史册,光耀千秋!其精神必将震烁环宇,名垂青史!

郅都(其一)

郅都,英勇无畏之臣。无畏权势,所以见至贵丞相周亚夫,仅仅一揖待之;无畏同僚,所以朝堂之上,敢于面折朝臣而毫不留情;无畏豪猾,所以族灭瞯氏,毫不畏惧;无畏皇亲,所以临江王欲得刀笔而不给;无畏外辱,担任边关太守,声震强敌不敢侵扰。

郅都(其二)

郅都,一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身为人臣,才能满腔正气,不做看客,参政议政,面折朝臣,敢于直谏。忠于职守,身为近臣,才能从君入上林,明辨利害,力保天子平安。忠于职守,身为济南太守,才能不畏豪猾,首恶必除,保一方平安。忠于职守,身为中尉,才能秉公执法,执法如山,不避贵戚,无畏皇权。忠于职守,身为边关守将,才能坚守志节,声名远播,威震外敌。

4

郅都(其三)

郅都,治世之能臣。其能在于,朝堂议政,积极参与,利害得失,敢于直谏,不求一团和气,只求利国利民。其能在于,野彘入厕,贾姬命危,危急之中,镇定自若,知轻重,虑得失,权衡利弊,思虑周全。其能在于,执法严格,不畏豪强,济南豪猾,至则族灭,除暴安良,保一方平安。其能在于,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侧目,冒窦太后之威,不给临江王刀笔。其能在于,声名远播,不怒自威,任雁门太守,匈奴至死不敢。郅都,内可安天下,外可御强敌,真乃名垂青史之治世能臣也!

郅都(其四)

郅都,心肠极冷之人。因其心极冷,故不求温良恭谦让,即使同僚,仍能面折于朝堂之上。因其心极冷,故贾姬命在旦夕,自己不救,也力劝皇上不救,牺牲贾姬一命,毫不在意。因其心极冷,故铲除豪强首恶同时,其全家亦悉数杀之。因其心极冷,故奉职死节,终不顾妻子亲情。因其心极冷,故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侧目而视。因其心极冷,临江王欲得刀笔不予,触怒窦太后惨遭免职。因其心极冷,杀伐决断,令行禁止,外辱震慑,不敢侵扰。心冷而不多情,故能不为情所动。朝堂议政,义正词严;情急之下,权衡利弊;执法严苛,杀一儆百;抛家卫国,不念亲情;执法如山,不畏权贵;保家卫国,威慑外敌。故因其心极冷,方终成国之爪牙。

5

搜索更多关于: 史记人物评点 的文档
史记人物评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xbil47ynz3ef8l940oa3cwgi893aj006d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