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改革新形势下对政治课程的教学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21:31: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高考改革新形势下对中学政治课程的教学反思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开始陆续出台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该《意见》对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和考试内容都做了重大调整。在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以及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一、新高考改革简述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的试点,2017年将全面推进。

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政策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在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也就是说,将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将会是\模式,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还要加上自己选择的三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从这样的设计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竞争,正如教育部基础二司司长郑富芝说:\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使得文理不分科成为了可能。\

二、高考改革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受到的冲击

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实施,在体现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同时,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高中思想政治又面临一次新的改革。最为明显的变化是高中政治从文科的必考科目变为了选考科目,这对思想政治这一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

首先,在高考改革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价值一直被怀疑和否定。长久以来,政治学科被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公认为“洗脑”学科,因此对政治这一学科的重视度远不如其他学科。同时,由于高中政治相较于其它诸如:历史、地理、数学、英语之类的课程来说,更加脱离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们认为政治学科十分乏味,无法提起学习兴趣。

其次,在新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出来以后,高中政治从文科必考科目变为选考科目,相比较于物理、化学这样的实用科学和充满趣味的历史、地理,枯燥乏味的政治学科被学生的选考几率便相形见绌。加之很多师生和家长认为高校专业中把政治课作为设限选考科目的很少,所以得出的结论便是轻视高中思想政治课,因此在学习上表现为更加懈怠和懒散。可想而知,长此以往,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教育和引领作用会变得更加薄弱和无力。

最后,政治这一学科虽然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是实际上却始终在中学教学中属于边缘学科。政治这一学科在对塑造学生人格品质和人文素养是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它是各门学科的综合体,政治学科所学知识需要其它各门学科知识的佐证。可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对这样强调价值观培养的政治课大多是排斥的态度,因此政治这一学科在中学教育中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而在高考改革前,作为必考,即使学生不喜欢,也不得不为高考而学习。而现在高考考核的“3+3”模式,学生虽然平时也要学习政治课程,但是可以有所选择是否将政治作为高考科目。这就导致学生对其的更加不重视。

三、高考改革新形势下对政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与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存在着十分特殊的联系。思想政治课与我国社会制度的这种密切联系决定了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学科功能:政治功能。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品格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对待个人生活道路上的得失成败,进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文化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中国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加强,而且素质教育在高中教育中也得到越来越深入的贯彻实施,使得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不断得到丰富。以往在文理分科的高考考试格局下,政治学科作为文科综合的重要内容,其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考查从数量和难度上来说都较大。而该学科的人文素养培养在以升学率为主要衡量指标的高考指挥棒下很大程度上被忽视,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塑造学生人格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德育作用。在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

--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以后,高中政治学科的考查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考查方式的变化必然会给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带来新的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如下表述:\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通过高考改革进一步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是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主观上认识的偏差和客观上升学压力的存在,许多政治教师对政治课的文化教育功能情有独钟,而对思想品德教育则忽视了很多。他们很少去研究如何去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很少主动去研究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很少直接去关心中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和苦闷,而更关心的是本学科在高考、会考中的名次,对政治课德育功能缺乏必要的重视。这是一种认识上的错位,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其结果必然是损坏政治课在德育工作乃至学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整个体系的建立和运转。

所以,虽然高考改革方案对政治学科的考查方式进行了调整,但是从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的要求、以及实际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来看,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使学生养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知识,养成基本的公民素质;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新形势下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途径

综合新课标精神的要求以及高考改革的相关规定,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1.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关注意识

人们在从事信息活动时产生的各种认识以及观念构成了人们信息意识。人们之所以对信息的把握存在差距,关键就在于人们的信息意识具有强弱的差距。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在当今信息时代环境下信息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追求知识、终身学习、开拓创新的观念;其次,让学生养成对信息的内在需求,形成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获取和接受各种学科知识的好习惯。因此,我们要具备获取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善于发现真实和有用的信息,将信息现象与学科需要结合起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2.突出教学的引领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突出教学的引领作用,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深度\又要注重课堂教学情感的\温度\做到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知识讲解由浅入深、不断深化,通过有深度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智慧形成冲击和挑战,引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问题对话和情感素材分析,引领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在思考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认识。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通过情感体验升华思想道德品质,养成基本的人文素养,达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层次目标。 3.注重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当前的高中生生活在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发展进步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归根到底就是体现在作为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上。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必修2《政治生活》教材共计四个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国际社会,每个单元都含有丰富的公民意识的内容,可以视为公民意识培养的良好依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学生步入社会后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打下基础。具体来说:第一单元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意识;第二单元要注重培养公民对国家机关和政府以及公职人员的有序监督意识。总之,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利用现有教材编排内容和形式上的优点,挖掘其国民意识内涵,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加强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为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多的着力点。

高中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一个与高考政策、教材编排以及教师教学方法和理念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高考改革背景下,对政治学科的考查方式趋于多元化,在此情况下,高中政治教师在不断完善自身学科素养的同时,深入挖掘教材,革新教学方式方法是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俞静峰:《公民教育: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功能》,课程与教学,2004年12月。 [2]季敏:《新高考改革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2015年八月 。 [3]周宏斌:《高考改革背景下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初探》,政治论文,2015年4月。

--

高考改革新形势下对政治课程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xbzt0ws9e38ccg96mxg8n6j4879hw00bz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