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一时的隋朝》说课稿
二十二团中学:孙德兰
说课提纲
一、 说教材 二、 说学情
三、 说教法与学法 四、 说教学过程 五、 说教学理念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繁盛一时的隋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内容。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它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又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习目标
1、说课标要求:本节课在新课程标准中是“隋唐时期”部分的知识点,要求学生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 2、说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情,我认为本节课应完成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理解隋文帝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南北重归统一的重大意义;
2.识记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理解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条件。 能力目标
充分利用各种资料和信息,层层设疑,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统一、安定、团结的环境 。 (三)、说学习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及学情,我制定出以下学习重难点: 重点:1、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图文资料和信息,以大运河为核心,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条件及其作用。通过《隋朝大运河》图,帮助学生掌握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难点:1、 隋朝经济的繁荣 ;2、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
方法:利用材料,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从不同角度、不同时代全面、客观地认识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和影响。
1
二、说学情
1、认知起点: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
2、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的特点①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②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③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3、学习障碍:①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②理性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4、学习难度:①心里明白,说不出来,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易达到; ③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法与学法:
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更应重视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
(1)教法:①创设情境教学法②启发式教学法 ③ 识图法④材料分析法 (2)学法:①自主学习法 ②合作探究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环节一:自学自悟,构建体系 环节二:自我检测,合作交流 环节三: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环节四:总结延伸,情感升华 下面我逐个详细分析 导入新课(2分钟)
出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的简单示意图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的复习,让学生认知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分久必合的道理。 讲授新课(38分钟)四个环节:
环节一:自学自悟,构建体系(9分钟)本环节包括两部分
1、 展示目标和重难点,(半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该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学生有目标有方向。
2、 自学指导(指导学习方法半分钟,学生读书自学6分钟 学生交流2分钟) A、方法指导:自己阅读教材2-5页,大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用笔勾画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答案,有不懂或有疑问之处请做标记, 6分钟后,我们检测看自学效果,看谁自学效果最好。(半分钟)
2
B、告诉学生学习的内容。根据教材,我确定了自学指导的内容:(6分钟) (1)、隋朝是在哪个政权基础上建立的,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隋朝的统一时间、意义分别是什么?
(2)、隋初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为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3)、大运河的开通的目的、条件、时间、概况、规模、地位、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评价它? 学生交流(2分钟)
【设计意图】根据目标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环节二:自我检测,合作交流(22
分钟)
针对以上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两道填空题、四道简答题来检测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填空题(2分钟)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的建立: 年, 建立隋朝,定都 。
2、隋的统一: 年,隋灭掉南方的 朝,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南北重归统一。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凿目的: 2、运河概况:
运河的中心 ;南北端点,北达 ,南至 ;从北到南的四段 、 连接的五大水系、 、 、 、 和、 、 、 。 3、运河地位:是古代世界 的运河。
4、运河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 的交流。
【设计意图】我通过设计四道有梯度的问题来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 习题1:根据南北朝并立形势图和隋朝疆域图结合文字材料说说南北重归统一的条件及统一后的作用是什么?(2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和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答:条件是①隋朝的强大,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人民渴望统一。 ③陈朝本身的腐朽 作用: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习题2:出示材料“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隋书》(4分钟)
3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来突破隋朝经济的繁荣这一难点。
问题①这段材料是对谁的评价?隋朝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人物:隋文帝
局面:“开皇之治”
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过渡:隋朝为了加强对江南的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进入对大运河的学习) 习题3: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四五千里的大运河吗? 思考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能开通的条件是什么?(5分钟)
【设计意图】对学生要求提出更高的层次,通过这一问题来加深对隋朝繁荣的理解,
答:原因:①、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 ②、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粮食主要供应地在江南。(直接原因)
③、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要开通南北运河,连接各大水系。
④、隋统一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巩固统治(根本原因) 条件: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习题4:出示运河风光图片和隋朝大运河图,了解大运河的概况; 根据简图巩固大运河的知识(7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运河的概况,然后通过填图这种方式进一步掌握有关大运河的知识,进一步感受隋朝的繁荣;通过三则材料分析,让学生对开凿大运河这个历史事件有个客观、全面的认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环节三:当堂训练,巩固新知(5分钟)
我设计了三道选择题、一道填图题和一道材料分析题 【设计意图】是巩固所学知识
环节四:总结延伸,情感升华(2分钟)
A、 学生说今天的收获是什么,教师指板书总结。
B、 我国正在申请大运河为世界文化遗产,你觉得我们该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结合时政设计此题,它是本节课情感的落脚点,达到情感目标。
板书设计 国家统一
繁盛 经济繁荣
基 础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