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是某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竹编 B.剪纸 C. 米酒 D.木雕 2.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 A ) A.空气和天然气 B.铁和铜 C.水和植物油 D.酒精和食盐
3.你在家中帮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确定碗或杯洗干净的标准是( C ) A.碗或玻璃杯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B.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C.碗或玻璃杯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水滴 D.上述中的任意一种标准均表示碗或玻璃杯已经洗干净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粉末 B.给试管加热 C.滴加液体 D.加入块状固体 5.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形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蜡烛质地较柔软
D.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6.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是按( A )来存放的。 A.类别 B.颜色 C.状态 D.气味
7.如下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 )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8.取3 mL的液体,然后加热,需要的仪器有( B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铁架台(带铁圈);⑦石棉网; ⑧滴管;⑨量筒
A.①③④⑦⑨ B.①③④⑧⑨ C.②④⑥⑧⑨ D.④⑤⑥⑦⑧⑨ 9.进行化学实验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C )
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足时,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B.万一药液溅到眼睛里,应立即揉揉眼睛缓解一下 C.若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D.找不到灯帽时,可以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
10.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D ) 选项 A B C D 方案 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的多 说明白烟的成分与蜡烛成分相同 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而焰心温度最高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结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11.“化学—人类的生活,人类的未来”。
(1)化学是在 分子、原子 层次上研究 物质 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改善了人类的
生存 和 发展 条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有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是一门以 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
(3)用毛笔蘸取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画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
净,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样,一幅精美的竹片画就制成了。稀硫酸在烘干的过程中成为浓硫酸,浓硫酸使富含纤维素的竹片呈现黑色或褐色,在这个过程中竹片发生了 化学变化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2.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所创作下的古代诗词不仅优美而且在其中蕴含有化学知识。 (1)“玉不琢不成器”中发生的变化是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钻石具有的性质是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泪”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B.“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13.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必须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请仔细思考,完
成下面的题目。
(1)现有①湿衣服晾干;②铁锅生锈;③轮胎爆炸;④镁条燃烧;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⑥食
物变质;⑦电灯发光;⑧冬瓜腐烂八种变化,请你判断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①③⑤⑦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②④⑥⑧ 。请你说明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 (2)选择序号填空。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粮食能酿酒 ④ ;酒精易挥发 ③ ;汽油燃烧 ② ;沥青凝固 ① 。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分别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请在下面的横线上
填写“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①液态氢气作火箭燃料 化学性质 ; ②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物理性质 ;
③稀有气体可作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的 物理性质 ; ④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化学性质 。
14.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A B C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胶头滴管 ;b 酒精灯 。 (2)上述四个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3)选择上图错误操作中的一个,写出可能导致的后果 D引起失火 ;正确操作应是 用灯帽盖灭 。 15.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品与我们化学实验中的仪器作用相似。请写出下列生活用品相对应的实验仪器名
称:
炒菜时取味精(小勺子) 药匙 烧热水(电热器) 冲白糖水(杯子) 烧杯 给病人打针(注射器) 酒精灯 量筒或胶头滴管或分液漏斗 16.如图所示,把下列实验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① 试管 ② 集气瓶 ③ 量筒 ④ 烧杯 ⑤ 滴管 ⑥ 水槽 (1)吸取或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 ⑤ 。(填标号,下同) (2)能用来加热的仪器是①④ 。 (3)量取8 mL的水,需要用③⑤ 。
(4)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需要用 ④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7.小明通过学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最近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液化气燃烧等
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系列实验。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固体 ,酒精是 液体 ,液化气是 气体(填 “固体”
“液体”或气体)。
(2)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①③⑤(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3)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蜡烛燃烧出现的现象
相同:在最外层呈圆弧状黑斑,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火焰也 是 (填“是”或“不是”)分层的, 外焰 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液化气灶上烧开水应 用液化气的 外焰 加热。
(4)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 水 和 二氧化碳 。
(5)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 碳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粒 ,产生的原因是 液化气不完全燃烧所致 。
18.小华同学欲通过实验探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探究
过程的设计,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还要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 【做出猜测】你的猜测是: 用外焰加热 。
【活动过程与记录】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5 mL水。①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②将另一支试管的底部与灯芯接触加热;③将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的时间(假设以上情况中试管不会破裂)。
所需时间 结论 第①种情况 87s 第②种情况 54s 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 第③种情况 25s 【问题与讨论】①上述实验三支试管中,各加入5 mL水,即要求所取水的量相同,若不相同行吗?为什么? 不行,对比实验必须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 。 ②若不用以上探究方法,你认为还可以有其他方法吗?若有,请简要叙述操作过程、现象及结论: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约2 s后取出,观察到与外焰接触的火柴梗已烧焦,而焰心处还完好无损,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
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D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B ) ①磷+氧气 +氧气
五氧化二磷 ②乙炔+氧气水 ⑤高锰酸钾
二氧化碳+水 ③硫+氧气
二氧化硫 ④氢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对应的是( C ) A.氮气的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B.铁能与氧气和水发生缓慢氧化--用于食品保鲜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制作霓虹灯
4.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如下图所示为空气成分示意图,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X、Y、M均为纯净物 B.X约占空气质量的78%
C.硫在Y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灯泡和食品包装中均可充入X作为保护气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气体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中放少量水可吸收二氧化硫 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