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项目成本管理规划、项目进度管理规划、项目质量管理规划、项目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划、项目采购与资源管理规划。内容应包括管理依据、程序、计划、实施、控制和协调等方面。
6.项目信息管理规划。指信息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内容框架和信息流设计等规划。 7.项目沟通管理规划。指项目管理组织就项目所涉及的各有关组织及个人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关系协调等工作的规划。
8.项目风险管理规划。主要是对重大风险因素进行预测、估计风险量、进行风险控制、转移或自留的规划。
9.项目收尾管理规划。包括工程收尾、管理收尾、行政收尾等方面的规划。 二、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内容
1.项目概况。应在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进一步细化。 2.总体工作计划。应将项目管理目标、项目实施的总时间和阶段划分具体明确,对各种资源的总投入做出安排,提出技术路线、组织路线和管理路线。
3.组织方案。应编制出项目的项目结构图、组织结构图、合同结构图、编码结构图、重点工作流程图、任务分工表、职能分工表并进行必要的说明。
4.技术方案。主要是技术性或专业性的实施方案,辅以构造图、流程图和各种表格。 5.进度计划。应编制出能反映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的计划、可反映时间计划、反映相应进程的资源(人力、材料、机械设备和大型工具等)需用量计划以及相应的说明。 6.质量计划。应确定如下内容:质量目标和要求,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所需的过程、文件和资源,产品(或过程)所要求的评审、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接收准则,记录的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7.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计划。应包括工程概况,控制目标,控制程序,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资源配置,安全措施,环境管理措施,检查评价和奖惩制度以及对分包的安全管理等内容。
8.成本计划。编制说明,项目成本计划的具体指标,按工程量清单列出的单位工程计划成本汇总表,按成本性质划分汇总形成的单位工程成本汇总表。
9.资源管理计划。应包括建立资源管理制度,编制资源使用计划、供应计划和处置计划,规定控制程序和责任体系等。
10.信息管理计划。应包括信息需求分析,信息编码系统,信息流程,信息管理制度以及信息的来源、内容、标准、时间要求、传递途径、反馈的范围、人员以及职责和工作程序等内容。
11.项目沟通计划。应包括信息沟通方式和途径,信息收集归档格式,信息的发布和使用权限,发布信息说明,信息发布时间,更新和修改管理计划的方法,约束条件和假设。 12.项目风险管理计划、收尾管理计划。应保存编制的依据和基础数据,以备查询和满足持续改进的需要。
13.项目现场平面布置图。按施工总平面图和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和布置的常规要求进行编制,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4.项目目标控制措施。应针对目标需要进行制定,具体包括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组织措施及合同措施等。
15.技术经济指标。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选定有代表性的指标,且应突出实施难点和对策,以满足分析评价和持续改需要。
说明:此知识点出处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 22)P367:正数第6~10行,替换为如下内容:
群体工程、单位(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审核,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牵涉到质量、安全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技术、质量、安全等部门审核(如需要还应组织专家论证),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实行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以上级单位名义承接的工程,应由上级单位技术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批。 23)P410:倒数第16行,将“镭-266”改成“镭-226” 24)P435:倒数16行至倒数第2行替换成如下内容: (二)原材料 1.主控项目
(1)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E钢筋,其强度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②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③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3)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25)P436:正数17行至20行替换成如下内容: 2.一般项目
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调直。当采用冷拉调直时,HPB235、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26)P446:正数第16行,“屋面坡度在3%~5%时”,改成“屋面坡度在3%~15%时”。 27)P454:正数第6行,“项目经理不应同事承担两个或……”应为“项目经理不应同时承担两个或……”
28)P456:正数第16行,“组织应建立分级职业健康安全生产交易制度”应为“组织应建立分级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2.《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与三个综合科目《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的关系如何?如何对照学习?
答: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造师考试的目的是为行业选拔人才”的思路,新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加强理论与工程实践的联系,使“考”“干”真正结合,通过建造师考试考前学习,同时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
建造师考试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选拔合格的项目管理者,那么建造师就必须既懂得本专业的基础技术知识,同时应具备与项目相匹配的管理、法规、经济方面的知识。建造师是面向实际工程的,所以建造师需要具备解决项目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侧重对项目相关所有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科目设立的主旨就是将工程经济、项目管理、建设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与专业工程技术知识进行整合,以启发考生从仅关注具体事务的微观视野上升到对项目整体通盘考虑的宏观视野。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大纲与三门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在知识点布置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在考试用书的编写过程中,尽量避免重复。在编写内容组织上,通用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归入公共科目考试用书;专业技术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及综合应用,在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中进行阐述。管理与实务重点体现该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管理手段的应用,重点对考生的综合能力、全局管控进行考核。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共分三章,第一章“建筑工程技术”,侧重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施工技术要求;第二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突出体现了建造师的综合管理能力,本部分内容涉及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成本造价及结算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综合管理等内容;第三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关法规与标准”,依据最新法规和规范编写,侧重于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检验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中,第二章、第三章的内容与公共科目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结合建筑工程行业的特点,体现的是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考生在学习时,应先通读公共科目后再学习管理与实务与顺序进行。
3.如何复习《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中建筑工程技术的内容?
答:本书的第一章为建筑工程技术,其内容包括:(1)建筑结构与构造,重点阐述建筑结构工程满足可靠性的条件、建筑结构平衡的条件、建筑结构及构造的相关技术要求等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2)建筑工程材料,重点阐述常用建筑结构材料的主要性能与应用、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特性与应用、建筑功能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此部分内容应重点掌握应用比较广泛的材料性质及应用上的共性的差异点,特别是某些材料不宜或严禁使用的环境和条件,每年考试均会有所涉及。(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主要施工过程的具体施工技术、作为管理者的建造师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一一进行阐述;施工技术是管理的基础,熟练掌握各工序的施工技术才能找出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等综合管理的控制要点,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合同管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