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高二年级( 下)期中考试
化 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笫 I 卷(选择题)和笫 Il 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苏教版选修 4、选修 5。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Mg 24 S 32 Fe 56
第1 卷 ( 选择题 共 48 分)
— 、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 3 分 ,共 13 分。每小题只有— 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保护环境和开发新材料等领域有重要作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开发和使用可降解塑料 B.煤燃烧时进行脱硫脱硝处理 C. 推广使用太阳能和风能 D.就地焚烧秸杆还灰于田
2.实验室用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措施可以降低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是 A. 加热 B. 加入浓盐酸
C. 加入蒸馏水 D. 将块状碳酸钙粉碎 3.下列有机物的名称和结构简式都正确的是
A. 2- 甲基丁烷:
B.α- 胺基丙酸:
C. 硬酯酸甘油脂:
D. 苯甲酸:
4.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催化剂、压强、温度)对化学反应 mA(g)+ nB(g) 衡的影响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qC( g)的速率和平
A. 由图 1 可知,T1< T 2 ,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由图2 可知,该反应 m+ n< q
C. 图 3 中,点3 的反应速率:v正>v逆
D. 图 4 中,若m+ n= q,则曲线 a 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 Na2CO3 溶液,溶液变澄清,说明苯酚酸性强于碳酸
B. 淀粉与稀硫酸混合共热,冷却后加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无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 C. 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醋酸铅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蛋白质发生了盐析
D. 植物油与 NaOH 溶液共热,一段时间后,分层现象消失 ,说明皂化反应已反应完全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工业上用熔融的金属钠制取金属钾:KCl(l) + Na(l) NaCl(l) + K( g) B. 对于反应2HI(g) H2(g)+I2 (g),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C. 氨水中加入 NaOH固体有利于氨气的溢出 D.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收集氯气 7.组成和结构可用
表示的有机物共有(不考虑立体结构)
A. 16 种 B. 12种 C. 8 种 D. 4 种
8.将 2 mol CH4( g ) 和 5 mol H2O ( g ) 通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H4(g) + H2O( g ) CO(g) + 3H2 ( g)。 CH4( g)的平衡转化率与 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KA>KB=KC>KD B. KA<KB= KC<KD C. KA = KB>KC=KD D. KA = KB<KC=KD
9.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甲是原 电 池装J!i'., 电 池总 反应为 Mg + C1O- + H2O =C1-+ Mg(OH)2 , 乙是电解池装置用于含 Cr2O72-的工业废水的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中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Mg一Ze- =Mg2+ B. 乙中惰性电极作阴极
C. 乙中Cr2O72-向惰性电极移动
D. 当消耗 3. 6 g 镁时,理论上也消耗 8. 4 g 铁
10.在一定温度下,当过量的 Mg (OH)2 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平衡时:Mg (OH)2 (s) Mg2+ ( a q ) + 2OH- ( a q ) , 要使Mg (OH)2固体增加,c ( OH-) 增加 ,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适量的水 B.通入少量 HCl气 体 C. 加少量 NaOH 固体 D. 加少量 MgSO4固体
11.对乙酰氨基酚( Y )俗称扑热息痛,具有很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可由对氨基酚( X ) 与乙酰氯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 X、Y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 X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 NaOH 溶液反应
C. X 与足量H2加成后的产物中含有 2 个手性碳原子 D. 可用 FeCl3 溶液检验Y中是否混有 X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加水稀释氨水,稀释过程中
的值不变
B. 反应NH3 (g) + HCl( g)=NH4C l( s ) △H <0 在 任何条件下均能自发进行
C. 常温下电解CuSO4溶液,产生 22. 4 L O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4×6. 02×1023个 D .为防止浸泡在海水中的闸门腐蚀,可以在闸门上焊接铜块
13.松萝酸常作为牙膏和化妆品的添加剂,可由化合物 X 经过两步反应制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Y 均能与 NaHCO3 溶液 反应产生气体
B. 化合物 X 和Y 与 FeCl3 溶液均可发生显色反应
C. 1 mol化合物 X 与浓溴水反应时最多能与2 mol Br2 反应 D. l mol 化合物 Y 最多能与8 mo l H2反应
14.在铂—铑合金网上发生反应 4 NH3 (g)+ 5O2 ( g ) 4 NO( g ) + 6 H2O ( g ) 。 该反应是一个自发的反应且铂—铑合金网未预热也会发热,下列像图不正确的是
B C D
15. 从有机物甲出发 ,可获得乙、丁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反应条件略去):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的结构简式
B. 丁的结构简式为
C. 反应②的类型是消去反应
D. 反应①和③的类型都是加聚反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