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消费分析
2008年有机氟工业占国内氟化氢市场份额得63%-65%,用量为38-40万吨;出口市场份额占%,这和无水氟化氢万吨;无机氟盐占10%,用量约为万吨,酸洗、石油催化等占有剩余部分。
(一)有机氟是中国氢氟酸发展动因
目前,国内有机氟烃工业得两大类产品含氟聚合物和ODS替代品快速发展直接推动氟化氢需求增长。
国内空调生产为制冷剂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制冷剂134A生产能力得增加。国际市场为国内ODS替代品HCFC和HFC提供市场空间。
表格 17 中国制冷剂134A生产能力 单位(吨) 中化近代 康泰化工 巨化股份 三爱富 浙江星腾化工有限公司 东岳 鹰鹏 金雪 浦江百炼 合计 2006 10000 8000 5000 2000 25000 2007 30000 8000 10000 10000 3000 10000 5000 12000 5000 9300 (二)无机氟化工发展
日前,在无机氟化学品众多得产品重,氟化铝、冰晶石等少数产品占总产量的绝大部分;氟化剂用氟化钾、焊剂用氟化钠,酸洗剂用氟化氢铵。随着国内科技水平的发展和高端应用市场的培育,必将带动高附加值惊喜含氟无机化学品得发展。
表格 18 截止2008年我国干法氟化铝生产能力统计 序号 1 2 区域 河南 河南 厂家名称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焦作未来铝厂 生产能力(万吨/年) 干法 在建 合计 6 3 9 9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河南 中色东方韶星氟化盐有限公司 河南 洛阳栾川伊成冶炼厂 山东 淄博南韩化工有限公司 山东 淄博博丰化工有限公司 甘肃 甘肃白银氟化盐有限公司 甘肃 甘肃白银中天化工有限公司 湖南 湖南湘铝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 湖南有色衡东氟化学有限公司 宁夏 宁夏金和化工有限公司 辽宁 抚顺华银氟化盐有限公司 浙江 浙江汉盛氟化学有限公司 安徽 安徽锦洋化工有限公司 广西 广西平果氟化盐有限公司 福建 福建华新化工有限公司 内蒙古 内蒙古未来绿叶公司 内蒙古 奥翔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 湖南铸万有实业有限公司 河北 平泉长城化工有限公司 合计 3 3 6 3 6 3 3 3 9 4 14 3 3 3 4 3 4 4 3 10 3 3 3 5 6 2 2 第二节 氟氯烷烃行业分析
一、生产分析
2001年8月15 起,我国对进口二氯甲烷征收反倾销税,国内企业于2006年反倾销措施终止之前提出期终复审立案, 2007年8月15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将对原产于英国、美国、荷兰、德国、韩国的进口二氯甲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又为我国甲烷氯化物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随着近年新建装置的陆续投产,国内甲烷氯化物产能不断提高,市场供应好转,下游行业也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但在大量进口产品的冲击下,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自2006年以来甲烷氯化物市场价格不断下滑,目前已达低谷,今后甲烷氯化物市场和产业将何去何从已逐渐引起国内各相关行业的广泛关注。
1)产能不断增长市场竞争加剧目前我国甲烷氯化物生产主要采用甲醇法工艺,
在生产控制、工艺消耗方面已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企业二氯甲烷与三氯甲烷产量比例已能达到20∶75~75∶20。甲烷氯化物企业生产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内甲烷氯化物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江苏梅兰、浙江巨化、山东金岭、山东东岳、四川鸿鹤、无锡格林艾普、山东海化等7家,企业产权形式呈多样化,既包括国营所有制也有民营、股份所有制,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以及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在市场竞争中各具优势。
近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甲烷氯化物下游行业发展迅猛,再加之对进口二氯甲烷、三氯甲烷采取反倾销措施,国内甲烷氯化物行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2006 年我国甲烷氯化物产能为79. 4 万t/ a,
2007年达到99. 4万t/ a; 2006年产量为66. 89万t,2007年达到82. 08万t,2008年达到109万t。
近几年我国甲烷氯化物新建、扩建项目较多,仅2007年新增装置能力就达到20. 0万t/ a,给本已竞争激烈的市场带来更大的压力,预计2010年我国甲烷氯化物产能将达到157. 7万t/ a。
2)进口产品抢占国内市场
随着甲烷氯化物需求的强劲增长,我国市场受到国外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国外公司竞相介入,以求抢占竞争先机。
2000年,我国甲烷氯化物进口量为18. 96万t,2004年达到30. 00 万t, 2005 年以来呈下降趋势,2006年仍达到18. 66万t, 2008年进口量19万t左右。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对甲烷氯化物低价倾销进入国内市场起到了遏制作用。
虽然2002年以来我国对进口甲烷氯化物实施反倾销措施,但大量进口产品仍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涌入中国市场,以不公平的竞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部分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向我国大量出口甲烷氯化物,再从我国大量低价采购HCFC - 22、HFC - 32、PTFE等产品,消耗了我国有限的氟资源,不利于国家资源保护。
2000年,我国甲烷氯化物年出口量不到1 000t,自2005年起开始快速增长,到2006年达到1. 61万t, 2008年达到2. 68万t。
二、消费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甲烷氯化物下游行业发展迅速,甲烷氯化物的用途也不断得以开发、应用。2000年国内下游行业主要以胶片、医药、聚氨酯发泡、粘结剂、氟化工为主,市场总需求量约为25万t。2006年国内下游行业主要以医药、农药、聚氨酯发泡、粘结剂、清洗剂、氟化工为主,市场总需求量已达到84万t左右,年均增长率达到22. 4%,其中需求增速最快的是氟化工行业用作制冷剂和氟塑料。2007年国内下游行业需求甲烷氯化物达到98. 49万t,2008年达到105万t。
表格 19 2005年以来我国甲烷氯化物生产消费状况(万吨) 2005 2006 2007 2008 2010 产量 64 95 进口量 23 19 18 11 出口量 1 表观消费量 86 105 106 开工率/% 73 75 75 目前国内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但由于进口产品以不同渠道各种方式大量进口,以及国内新建装置陆续投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自2006年以来市场价格不断下跌,至2007年7月底已降至历史低点。其后随着对进口二氯甲烷期终复审裁决继续维持5年反倾销措施消息的公布,市场各方对二氯甲烷市场供求的预期开始发生变化,加之原料价格上涨、部分企业停产检修,市场供求和人气开始发生变化。8月初甲烷氯化物市场价格有所反弹,三氯甲烷在淡季也没出现周期性的下跌走势,但扣除原料上涨因素,目前甲烷氯化物价格仍处于历史最低点。预计到2010年前甲烷氯化物市场能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趋势,市场价格有望反弹到合理水平。否则进口产品大量涌入,国内企业盲目发展,将激化市场竞争,并有陷入价格战的可能,国内甲烷氯化物产业发展将面临较严峻的市场挑战。
第三节ODS替代品
一、生产分析
根据中国氟硅工业协会的资料,中国生产商生产的氟碳化合物主要用作制冷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