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
学习目标 1.整合知识结构,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2.能熟练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大小、变形不等式、证明不等式.3.体会“三个二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4.能熟练地运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5.会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
1.“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
所谓三个二次,指的是①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②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③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端点.
解决其中任何一个“二次”问题,要善于联想其余两个,并灵活转化. 2.规划问题
(1)规划问题的求解步骤 ①把问题要求转化为约束条件; ②根据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 ③对目标函数变形并解释其几何意义; ④移动目标函数寻找最优解; ⑤解相关方程组求出最优解. (2)关注非线性
①确定非线性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可类比线性约束条件,以曲线定界,以特殊点定域; ②常见的非线性目标函数有(ⅰ)
y-b
,其几何意义为可行域上任一点(x,y)与定点(a,b)x-a
连线的斜率;(ⅱ)?x-a?2+?y-b?2,其几何意义为可行域上任一点(x,y)与定点(a,b)的距离. 3.基本不等式
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和求最值的区别
①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只需关注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需要同时关注三个限制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1
x-?(x-1)>0.(×) 1.当a≠0时,(ax-1)(x-1)>0???a?2.目标函数z=x+ay,当a<0时,当纵截距取最小值时,z才取最大值.(√) 3.用a2+b2≥2ab求最值时,不用满足条件“a>0,b>0”.(√)
类型一 “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
例1 设不等式x2-2ax+a+2≤0的解集为M,如果M?[1,4],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考点 “三个二次”间对应关系的应用 题点 由“三个二次”间对应关系求参数值 解 M?[1,4]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M=?,此时Δ<0;其二是M≠?,此时Δ=0或Δ>0,下面分三种情况计算a的取值范围. 设f(x)=x2-2ax+a+2, 对方程x2-2ax+a+2=0,
有Δ=(-2a)2-4(a+2)=4(a2-a-2), ①当Δ<0时,-1 当a=-1时,M={-1}?[1,4],不满足题意; 当a=2时,M={2}?[1,4],满足题意. ③当Δ>0时,a<-1或a>2. 设方程f(x)=0的两根为x1,x2,且x1 ??f?1?≥0且f?4?≥0,即?即?10,? ??a≤18,7?12, a≤3,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