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0 3:07: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朱克江: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0-1-11 18:31:8 浏览次数:

7022 【字体调整:大 中 小】

朱克江

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 中心环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国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江苏积极发挥 科技支撑作用,把保增长与抓创新调结构促转型结合起来,在前几年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较快发展。

一、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是抢占未来制高点的战略举措

2008年下半年以来,江苏与全国一样,经受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困难影响。一些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长 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传统产业,受危机冲击尤为明显。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近年来精心培育的一批高技术新兴产业则表现出旺 盛的发展势头。2009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以明显高于规模工业的速度分别增长41%、13%、33%和25%,成为带 动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力量。全省光伏生产骨干企业300多家,电池片产量2100MW、组件2300MW左右;风电装备生产骨干企业100多家 ,年产值400亿元,整机生产能力1500MW,高速齿轮箱、叶片、轮毂和回转支承等关键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80%;医药年产值 1250亿元,17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百强;环保从业人员40万,2000多厂家,主营收入2300多亿元。危机不仅没能挫伤江苏经济,反使 经济接受了市场的磨砺,一批高技术新兴产业获得从未有过的发展生机。

危机中江苏经济的相对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多年来坚持依靠科技推进结构调整和 经济转型升级所形成的良好积淀。江苏1989年较早确立了“科技兴省”发展战略;

--

--

2003年,提出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 全省战略先导性产业,先后组织实施两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2005年,具体确立“科教优先”的发 展方针;2006年,提出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发展目标;2009年,面对危机挑战,进一步提出发展“创新型经 济”的转型目标。正是把保增长与抓创新调结构和促转型结合起来,使得江苏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基础。全省科技和产业结构呈 现“四个提高”的积极变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每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 比重达30%,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39%,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 产品产出占本土工业企业产出比重达45%,每年提高3-5个百分点,为应对危机奠定了基础。 应对危机及今后更长时期的挑战,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更好地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1)培育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复苏增长的战略引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危机的倒逼机制作用下,全球 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们须把握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造就经济 增长的内生动力,这是渡过难关的必然选择,也是抢占新一轮制高点的希望所在。(2)推进自主创新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根本途 径。前些年,我们抓住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机遇也学习和引进了一些新的产业,然而大多还局限在代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有些尽管 产能和市场很大,但由于不掌握关键技术,形成不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虽有8000多万台的生产能力,但主要部 件大多不是自主技术产品,因而并未形成在IT行业的竞争强势,这迫使我们下大力气进行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这次应对危机中,江 苏一批新兴产业之所以获得较快发展,关键是这些产业领域集中了一大批能够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企业。( 3)政府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发展的前瞻性、较强的社会性、生产要素的先进性以及产 品首次进入市场的困难性等,其发展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的自发行为,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组织,建立有利的政策扶持和规范的市场秩 序。政府应主动充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坚定倡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在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政策支持、环境

--

--

营造等方面有所作为 ,努力为新兴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二、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江苏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尤其是能源结构调整机遇,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坚持以企业为 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果转化为关键环节,集中科技手段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率先突破,初步探索出 一条具有地方特色依靠科技发展新兴产业的路子。 1、集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劲血液。由于产业发展的高风险性和需要中长期实现 的创新导向,资金投入往往成为新兴产业最初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从更大的市场角度看,我们往往不缺钱,而缺找钱 的机制,必须着力解决敢不敢投钱、到哪找钱以及向哪投钱的问题。江苏科技资金坚持“三个确保”,有效建立了新兴产 业培育发展的投入机制。一是确保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重视发挥政府投入对社会的示范效应,2004年起,省政府就设立 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资金规模从每年3亿元逐年增加到1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科技成果商用化以培育新兴产业。2008年在受危机 影响财政收入最紧张的情况下,省政府建立50亿元再担保资金,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当年省财政科技支出达91.5亿元 ,高于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增长10.1个百分点;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1134亿元。200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700亿元。二是确保社会多元 化资金投入的大幅度增长。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必须撬动社会资本市场。这几年,江苏各级政府通过贷款担保、贴息、 风险补贴等方式逐年加大对科技金融的引导和激励。全省金融机构科技贷款总额今年将突破400亿元。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建立创投 骨干机构115家,创投资金管理规模277亿元。同时,探索企业债券、私募基金和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建立起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社 会融资体系。三是确保企业主体性资金投入的持续增长。在高校科研单位大量集中的情况下,全省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幅超过30%, 2009年将达580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83%。近几年,全省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投资以年均45%的增速快速增长。2009年新兴产业 完成投资1700多亿元,其中新能源、新材料投资占工业的份额达23%,比上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舍得花血本投入影响未来发展的 战略

--

--

性新兴产业,我们相信能够实现危机过后的跨越。

2、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牢新兴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坚持把企业自主创新作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关键环节,积极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增强企业“两大能力”:一是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发挥科教资源比 较集中的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有效利用广大高校院所的技术、成果、项目、人才等资源,达到“不求所在, 但求所用”。为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危机,我们按照国务院领导要求和科技部等七部门具体部署,通过“校企联盟 ”的组织方式,动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服务企业。全省产学研用结合不断深化,优质创新资源加快向企业流动, 实现了企业创新能力的较大提升,也探索了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的有效途径。目前,各地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 用合作工作机构253个,企业与941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常年在江苏企业从事产学研用合作的科技人员达50000多人。二是 企业的内在研发能力。任何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都应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即使转化别人的成果也要有必要的吸收和消化能力 。我们根据企业不同规模和需求,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推动企业研发能力建设:(1)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高水平研究院。按照新 兴产业重点布局,以开展前瞻性、原创性研究和重大战略产品研发为目标,分别建设尚德光伏研究院、扬子江新药研究院、龙腾平板 显示技术研究院、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新誉风电技术研究院等13个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显著带动作用并体现国家水平的企业重 大研发机构,省首期一次性资助都在1000-2000万元以上。目前,这批企业研究院已建专门研发场所近20万平米,集聚高端研发人才 2000多人。(2)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和优势产业需求,以产学研用合作方式,省市 联动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00多家。全省51%的大中型企业和64%的本土大中型企业都建有内部研发机构,其自主知识产权 和自有品牌收入占其销售收入的45%。(3)面向中小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集中的高新园区、特色产 业基地等,建设230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15000多家。全省2000多家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形成了165家创新型试点示 范企业、4717

--

--

家高新技术企业、22000家民营科技企业的产业创新“三大梯队”,培育出一批创新型企业群,为新兴产业 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3、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切实掌握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新兴产业是充分利用科技革命和重大技术创新 成果建立起来的。缺乏核心技术,再大产业规模也不具竞争力。我们将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根本着力点,放在突破核心技术和掌握自 主知识产权上。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作为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发挥科技计划的导向作用,设置强制 性门槛,如科技项目实行专利前置审查,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必须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建立统计监测体系,以引导 和推动更多企业以技术创新的优势去实现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全省专利申请连年大幅增长,从2003年的1.8万件迅速扩大到2009年 的15万件。其中,新兴产业领域专利占比每年提高3-4个百分点。2009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增长50%以上,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 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和品牌产品。二是实施高端跨越。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紧紧抓住实施国 家重大科技专项机遇,在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上半年,我们就推出“江苏高技术产业发展841攀登计划”和相关技术纲要 ,集中突破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800项关键技术,实施40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培育10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引领产业发展的 重大战略产品。2009年,围绕光伏产业的核心制造设备、风电产业的并网控制技术、高技术船舶产业的海洋平台设计技术、传感网产 业的新型传感器技术等,重点组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如碳纤维已形成4000吨原丝和1400吨T300碳纤维生产能力,以及氧化还原炉等 生产设备和飞机刹车片等高端产品制备;风电装备实现了兆瓦级风机动态载荷和核心控制系统的独立设计;光伏产业自主研发的 “冥王星”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使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19%的市场最高水平,开发出PECVD设备、导电膜设备、表面制 绒机、刻蚀机、扫描掺杂机等16大类光伏电池生产核心设备,新生产线中自主设备比重已从30%提高到80%,预计到2011年可形成整线 供货能力,根本解决光伏设备受制于人的局面。三是加快成果转化。新兴产业成长是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应用并实现产业化 的过程,必须重视解决创新技术进入市场后如何走

--

依靠科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y6tx8pdf22p7v43zg0p6rgfk15t3500h9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