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能够利用想象还原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更好地理解诗歌。 3、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4、品析蕴含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品析蕴含哲理的诗句。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登飞来峰》
1、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飞来峰,今天我们首先就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2、齐读诗歌,结合注释,利用想象还原前两句诗歌所描绘的景色。 示例: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飞来峰高耸入云,千寻塔更是直插云霄,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时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3、写这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为后两句诗歌作铺垫,正是因为攀上这高耸入云的飞来峰,登上这直插云霄的千寻塔,只有这样的高度才不害怕浮云遮住自己的视线。使得诗歌前后紧密勾连,浑然一体。
4、鉴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明确:尽管天空中有朵朵浮云,可是我也不必害怕它挡住我的眼睛。因为只要登高就能望远,现在我就站在塔的最高层顶。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5、知人论世:
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呢?
明确: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
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6、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诗歌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说理结合在一起的? 明确:诗歌第一、二句写景,虚实结合,为抒情、议论作铺垫;第三、四句景、情、理交融。写景:高山之巅,浮云重生;抒情:不畏艰难;说理:登高望远。
板书设计:
①②描写景物—雄奇险拔
《登飞来峰》 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
③④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过渡:诗人王安石登临飞来峰,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那么,爱国诗人陆游游玩山西村,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游山西村》
1、以旧带新
同学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你能说出几个以“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
明确:当中有两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都出自同一首诗歌,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2、依章据本,展开想象,还原画面,理解诗歌。
明确(大意):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3、入情朗读,层层理解。
(1)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如:莫笑农家——腊酒浑
(2)学生读前半句,老师读后半句 (3)学生齐读诗歌
(4)经过三次朗读,请你以四字短语来概括每一句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小组活动)
老师示例:①人情之美(“腊酒浑”——天然醇美 “足鸡豚”——待客热情) 学生展示,老师择要点板书 (5)板书
人情之美(“腊酒浑”—天然醇美 “足鸡豚”—待客热情) 风光之美(“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游 所见所闻所感 习俗之美(“春社近”---“古风存”)
诗人心情之美(“闲乘月”---“夜叩门”)
(6)颔联不仅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且用语浅近,富于哲理,你读到了怎样的哲理呢?
明确: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山重水复疑无路”——逆境完全可以转化为“柳暗花明又一村”——顺境,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和希望的崭新境界。
4、这首诗歌展现的内容是江南农村生活,将秀丽的自然风光与淳美的乡村风俗和谐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精细地刻画源于诗人对山西村优美景色和优美人情的沉醉与不舍。而此时的陆游却是这样的处境: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此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陆游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免相位,陆游也遭到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倡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任上罢官,回到家乡山阴闲居。陆游满腔爱国情绪,却只能苦闷还乡。
追问:你从这首诗歌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明确:尽管怀才不遇,颠沛流离,但仍积极乐观,充满希望。 5、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也应该像大诗人陆游一样坚信: 明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诗歌,三位诗人都积极追求自己的理想,龚自珍即使
辞官还乡也仍心系家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王安石虽初涉宦海,却抱负不凡——“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陆游满腔爱国热情却罢官闲居,但人积极乐观,始终坚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课后练习:
(1)阐明以下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或诗人的思想情感。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