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多元智力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学生观,建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学习观。二者都强调环境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作用。二者如能结合起来,势必会对教育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多元智力;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智力理论和学习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智力理论领域,以传统的智力测验为基础的智力观逐渐被多元智力观所取代。在学习理论方面,20世纪初叶产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日渐衰弱,取而代之的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这两种理论都对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在指导当今世界范围之内的教育改革实践的理论体系中,左边是多元智力,右边是建构主义。多元智力理论导致了学生观的变化,建构主义则引起了学习观的变革。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引发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最伟大的教育改革运动之一,即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的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
一、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出版了《智力的结构》一书,书中批判了传统的运用智力测验检验人的智力的做法。他提出智力就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并进一步指出了人的智力主要包括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人际关系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知智力等7种,后来加德纳又增加了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两种智力,智力的种类达到9种。当然,所有的智力都能够应用于创造发明,但在事实上,多数人都只能在一两种智力上有出色的表现。但传统的智力测量理论注重的是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而忽视了其它的7种智力,因而在传统的学校中,大多数儿童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传统的智力测量并不能发现所有儿童的潜能。
从多元智力理论出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假设:只要我们能发现其智力上的闪光点,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能获得成功。我们不能根据一次或几次智力测量的结果,就给儿童贴上天才或弱智的标签,而应该在实践活动中辨别儿童智力发展的优势并加以恰当的引导,这样,绝大多数人都能够获得成功。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上和多元智力兴起于同一个时期。其兴起的根源也是对传统学习理论或智力理论的否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兴起后至今的这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统一的观点,甚至可以说在建构主义理论内部,各派
相关推荐: